在广元市旺苍县黄洋镇南溪村,提起肉牛养殖能手杨家庭,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这位外表稍显粗犷的汉子,从建筑工地“跳槽”到养牛场,经过数年的打拼,在肉牛养殖方面得到了乡里乡亲的普遍赞誉,实现从“匠人”到“牛人”的华丽转身。
他2013年返乡创办经营的南溪村山清肉牛养殖合作社,年出栏100多头优质肉牛,实现了村有集体收益、户有分红收入,该项目被纳入全县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
择路篇
——与“牛”为伴
杨家庭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与村里多数年轻人一样,初中刚毕业的他就走南闯北外出打工。不满现状的杨家庭常想,“就这么干下去,啥时候能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为了探索新的致富门路,杨家庭四处打听致富信息,寻找致富路子。2013年春节,他听说现在养殖肉牛销售较好,且市场潜力大,便在心里盘算着回乡搞肉牛养殖。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是继续搞建筑,还是回乡搞养殖?杨家庭经过一番思考和挣扎,认为在老家搞养殖有优势,养殖业政策有支持,便毅然决定返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向书本和县内的养牛专业户学习,了解和钻研了很多养牛知识,从此弃工从农,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创业篇
——因“牛”而兴
为了筹措款项,他向亲戚朋友借,向信用社申请贷款,盖起了圈舍和饲料加工青储用房。2013年,杨家庭的养牛场正式“运转”了。场子搭起了,接下来就该牛进场了。杨家庭发现本地的养殖户养殖的全是土黄牛,成本虽然便宜,但经济价值不高,还多病。为此,杨家庭给自己的牛场订下了发展规划:更换牛种、改进技术、增添设施。首先要引进优良品种,他货比三家,在山东、甘肃起早贪黑转了十多天,带回了50头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牛苗。他还请来了专家给自己“充电”,又添置了打料机、保暖系统等一批现代化养殖设备,并租下农田300多亩,全部种上饲养草……仅仅三个月,他养的牛平均体重就比原来的本地黄牛7个月增重还多25公斤,而且疾病也少。他将牛全部出栏,平均每头牛纯利润达到了将近4000元。“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杨家庭决定做大做强,他成立了山清肉牛养殖合作社,决心带动全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让大家共同致富。
帮带篇
——以“牛”助贫
先“富”起来的杨家庭一边继续完善养殖场设施,一边在村里逐户走访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及当前的经营状况,鼓励贫困户走养牛致富路,全村17户贫困户纷纷加入合作社。杨家庭创业历程得到了镇村政府的关注,在镇村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他在全县率先推出了“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南溪村以集体经济15万元作为股本金入股,占专合社股金的16%。全村17户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产业发展财政周转金以及户办产业补助资金共33万元入股,每户根据股金出资额多少分红。
杨家庭返乡创业不仅壮大了养殖业,还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使贫困户快速脱贫,长期受益,做到既拔“穷根”又栽“富苗”,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参与肉牛养殖,加上分红和务工费,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六组村民杨传利说,除了红利收入,加入合作社后还经常培训养殖技术,有了技术后,她今年上半年还养殖小家禽50多只、生猪4头。“加起来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现在我已经脱了贫,马上就要奔小康了。”她乐呵呵地说。
目前,山清肉牛养殖合作社有牛舍1400平方米,饲养西门塔尔牛150头。在杨家庭创业的感召下,与南溪村毗邻的金华、宝坪2个贫困村养殖户纷纷向其取经,也成立了专合社干起了牛羊畜禽养殖,目前2个村也组建了畜禽养殖合作社,金华村年出栏肉牛100头,宝坪村年出栏肉牛近100头。
养牛产业发展上去了,杨家庭的努力却未停止。他说养牛是个好项目,他要再接再厉,将养牛进行到底,使南溪村人赶着牛群奔小康。(唐福升 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