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1 期 / 第1版:要闻
赵联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自然”人生


赵联军在野外巡护

人物名片:

赵联军,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凭借28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带领单位全体科技工作者推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基于科学来开展保护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保护区之一,该局连续三次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称号,赵联军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平武县拨尖人才等称号。

 

打开赵联军的社交账号,在他分享的独家短视频里,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王朗保护区”)监测队员们的日常工作。

短视频中,他们不论四季、不畏风雨,或是穿过森林、或是跨过高山、或是越过冰川,始终一路前行,开展科研工作。道路上,自然风光美轮美奂,但也要时刻警惕野生动物带来的生命安全威胁,可谓是“惊喜”无限。这其中的种种,都为赵联军书写“自然”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坚定信念

扎根自然保护事业

1994年,赵联军从安徽省黄山林校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分配工作时,他放弃了回家乡林业局以及到当时效益红火的各林场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地理位置偏远的王朗保护区工作。对此他解释道:“王朗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生态保护地位十分重要,根据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残酷的是,虽然王朗保护区位于距赵联军家仅两百余公里的平武县,但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回趟家都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刚到王朗保护区时,驻守在此的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因为交通不便,蔬菜运输成本高,所以单位没有设立食堂,吃饭只能靠自己解决。”赵联军回忆,到王朗保护区后,还常有小偷趁工作人员外出之际,盗取管理局为数不多的几样公家财物,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给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困扰和麻烦。

为了解决这一麻烦,管理局要求工作人员常态化到驻地附近巡逻值守,作为初来乍到的工作人员,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赵联军头上。光荣是因为平淡,艰巨是因为漫长,赵联军多次独自值守在黑夜中,感觉自己实际所做的工作和想象中所做的工作相差甚远。

一个人在巨大的落差里总是忍不住思考人生,却一时又找不到出路,他哭过、悔过。后来,他振作起来,开始抬头看天,发现天空湛蓝;开始低头看草,欣赏绿荫遍野;他在大自然中呼吸,空气原来如此清澈。慢慢地,他学会了和大自然独处,学会了享受大自然,并爱上了这里,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以至于后来有几次调到其它条件好的工作单位的机会,他还是选择了留守。他真诚且坚定地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忠于初心,自己一定能干好自然保护事业。

学以致用

用科技保护野生动物

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后,赵联军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观察、研究师兄采集回来的标本,制作自然笔记。潜心学习的这段时间,为他日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王朗保护区迎来一次转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王朗保护区开展平武县(ICDP)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期保护平武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的生存环境。回忆起这个项目,赵联军感慨万千,当时王朗保护区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山护林,能够参加科研国际合作项目,吸收来自国外的先进保护理念,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王朗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但当时由于工作人员少、技术落后等原因,大家并不懂得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平武县(ICDP)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开展,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单单让我学习到了新知识新理念,最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格局。”赵联军补充道,“准确地说,了解到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和做法后,在保护区工作就是看山护林的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一年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到王朗保护区考察。考察中,专家带来了当时他们从没见过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也带来了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信息处理软件。赵联军迷一样的喜欢上了这些新东西,经过使用,他敏锐地意识到GPS、GIS、RS在开展野外监测工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重大。缠着专家,他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知识,钻研自学了GPS、GIS、RS和数据库等数字化管理知识。在他的理性分析和建议下,王朗保护区也购置了GPS、电脑,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建立了初步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就是将野外收集的数据录入其中,并运用GIS进行分析。他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大熊猫日常监测工作的重大举措,提高了王朗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推动王朗保护区正式迈向数字化管理,如今,数据库已被推广至全省。

王朗保护区实现数字化管理后,赵联军和同事更加了解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也为保护国内大熊猫野外种群发挥了数据支撑作用,助推王朗保护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基于科学来开展保护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保护区之一。

赵联军为考察人员介绍王朗保护区

勇往前行

用初心守护大自然

有了一系列的项目经验,岷山景观项目、火溪河流域管理项目、中草药项目的引进,则是进一步为王朗保护区锦上添花。

在静下心来努力前行的道路上,赵联军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他陆续参加了保护国际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华盛顿动物园等国际组织的GIS培训活动,为四川及其周边省份普及GIS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先后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省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开展技术培训,省内外大熊猫保护区的很多人员都接受过他的培训或指导,纷纷尊称他为“赵老师”。不仅如此,在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杜克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时,他过硬的业务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热情的工作态度,也同样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和认可。

在多年的保护工作中,赵联军经历过不少“险境奇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他在安顿好工作人员后,冒险通过交通生死线到王朗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并迅速启动“地震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科研项目,该项目对研究地震时大熊猫的活动起到了指导。还有一次,他和同事在王朗保护区收集监测数据的途中,偶遇了一群体型雄健、性情凶悍的羚牛,危急时刻,他沉着冷静地带领同事快速躲藏,避开了危险,最终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数据收集工作,但多年以后每次想起这件事,他都心有余悸。

过往历经的险境、收获的认可,都让赵联军记忆深刻,但他最开心的事,是王朗保护区持续向好,“这样有利于王朗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打破以往工作困境,帮助工作人员寻找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改善人员流失情况。”赵联军说。

“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王朗保护区,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这个优势,做出点成绩来呢?”赵联军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发表了《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家畜竞争关系》《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趋势及管理对策》《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等多篇论文,并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立足工作积极探索科研项目、创造科研成果。在赵联军的带领下,大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赵联军的初心,始终是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保护王朗保护区,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保护绿水青山的目标,在这条理想之路上,他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坚定地带领大家前行。(董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