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7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读者朋友们,跟随四川科技报探班员一起走进“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备灾能力。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身临其境体验地质灾害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正门

儿童体验区

防救灾害区

火灾逃生体验区之KTV逃生

小朋友参观

七大类自然灾害有哪些?遭遇火灾、地震、泥石流时该如何逃生?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有哪些?……你知道吗?在成都市隐藏着一个“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多角度、全方位为我们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馆内有何体验设施?走,四川科技报探班员带你一探究竟!

展区:“互动体验” 学习科学知识

走进场馆,一幅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场景创作的红砂岩浮雕映入眼帘,沿着走廊向前走,一幅幅浮雕生动展现了从古至今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省减灾馆整体建筑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作为切入点,设置了感受灾害区、认识灾害区、森林防灭火科普教育站、四川省消费科普体验馆、防救灾害区、儿童体验区等专题展区,多角度、全方位为我们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在我们驻足观看时,科普辅导员李垚均为我们介绍起来。

跟随李垚均的脚步,我们往里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认识灾害区。这里涵盖了地震、地质、气象、洪水、海洋、森林、农作物生物等七大类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认识灾害区通过立体的展示、真实的情景模拟、高科技的手段,以最直观的影像、感观、体验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地球各种奇妙的运动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知识。

认识灾害区除了能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知识外,还可以进行互动体验。探班员站上中心互动展区——滑坡体验平台,脚下与前方都为屏幕,相互垂直,探班员瞬间仿如置身于滑坡灾害之中。在该展区两侧的墙上,还对各种灾害的产生原因、防救措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将文字与“亲身体验”相结合,更加深了大家对避灾自救技能的记忆。

亮点:“身临其境” 提升防灾意识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四川先后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多次强烈地震,防灾减灾已成为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防救灾害区里的地震逃生体验是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最富特色的项目之一。这是一个高度还原地震场景的小屋,窗外的场景通过投影方式呈现,在这里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3~8级不同强度的地震。随着地震强度不断变大,窗外模拟的场景建筑物倒塌得越来越厉害,地面的抖动弧度也越来越强,当地震等级为8级时,想要正常站立都十分困难。

体验过“地震”后,我们“逃离”现场,走进了位于前方的倾斜小屋。在这里,连行走都让人感觉非常吃力,还有些头晕目眩。“这是利用人体矛盾的错视觉信息的原理,让人有一种还身处地震之中的延续。”李垚均在一旁解释道。

步入该区域的最前方,我们看到的又是一片震撼场景。这里全方位立体地模拟了强震后的现场,坍塌一半的房屋、断裂的天花板、充满裂痕的墙面和破碎的门板以及散落一地的砖块,高度逼真的场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次体验真的很震撼,让我对地震又有了更深入认识。”体验结束后,探班员感叹地说。

此外,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里除了有地震逃生体验,还有很多模拟体验展项,例如真实模拟在KTV、地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发生火灾时的逃生体验设施,让我们在深刻体验灾害的同时学习到了正确的逃生知识。

(本报记者 陈兰)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供图)

 

四川安全宣教馆:安全“黑科技”就在你身边

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展示区

安全宣教区

探班员体验高层缓降

搜救机器狗

当灾害发生时,怎样在有限时间内顺利逃生?面对灾情时,我们应掌握哪些安全技能?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应急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了四川安全宣教馆。听说馆内有很多有趣的“黑科技”,一起去看看吧。

四川安全宣教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由四川安全技术中心、四川玖援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馆内利用VR、5D等“黑科技”模拟了火灾现场、自然灾害、家庭安全事故等多个灾害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安全预防的重要性。观众还可以亲身参与各种救援体验,是集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于一体的应急实训体验场馆。

进入馆内,讲解员简慧桃首先向探班员介绍了安全法律法规及重大安全事例,其中包括对企业安全建设的政策解读、重大安全案例分析等,让探班员意识到学习安全应急知识的必要性。

接下来,探班员来到了安全实训体验区,各种高精尖设备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用数字多媒体和VR技术模拟的灾害现场。

探班员也亲身体验当“消防员”:戴上VR眼镜,“穿越”到教室火灾现场,成为了一名“消防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用手柄模拟灭火器,对准火源喷射,火源被顺利扑灭。一场沉浸式体验下来,探班员对火灾应急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来到急救互救区,在安全教练员的指导了,我们开始了实战演练。

在这里,安全教练员刘文辉给我们演示了心肺复苏的现场操作方法。“在两乳连线之间二分之一处,手掌上下重叠交叉,用掌根部位按压30次,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结束后再重复进行胸部按压……以此重复,直到救援人员到来。”刘文辉教练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刘文辉教练员讲解完毕,我们也现场学习起来,在反复练习后,探班员又学到一个新技能。

对于生活在高楼林立中的我们而言,面对火灾,不仅要学会如何及时扑灭火源,还要学会在火势难以控制情况下逃生——高层缓降。为了更好地学习该项技能,探班员也在高空逃生体验区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灾逃生演练。在这里,刘文辉教练员还手把手教我们绳结的正确系法,并向我们详细讲解降落时的注意事项。

水下机器人、挪车机器人、照明设备……在安全装备展示区,展示着各种救援的高科技应急设备,一趟参观下来,探班员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应急安全知识。(唐钰璇)

 

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陈列馆大门口

“众志成城”雕像

“山幽堰古·水润天府”展区

抗震救灾时救援人员使用的物品

砥砺五春秋,奋进十四载。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四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感受灾区人民顽强坚毅、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走进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气氛庄严肃穆,整个场馆总面积近800平方米,由“山幽堰古·水润天府”“天崩地裂·灾难突降”“祖国牵挂·心手相连”“感天动地·生死不离”“千里驰援·爱心接力”“大爱无疆·倾情援建”“凝心聚力·勇于创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感恩祖国·坚强奋进”“魅力古堰·再创辉煌”10个展区组成。馆内现有地震科普馆、党性教育展区、阅览室、地震遗迹、移动展板、地震应急逃生、影视厅等多个科普载体,另有地震相关书籍100余套、防震减灾相关资料4000余册、防震减灾图片5000余张、防震减灾文物类实物和文献300余件、防震减灾和爱国主义教育短片100余部,为来馆参观的游客全面展示了该市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探班员一一认识了这十个不同主题的展区。“天崩地裂·灾难突降”展区讲述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都江堰市的受灾情况;在“感天动地·生死不离”展区,我们体会到在整个抗争救灾过程中,解放军、武警战士、医护人员、消防官兵、公安民警等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气壮山河之势;全馆唯一的单人雕像——武文斌烈士的雕像就在“千里驰援·爱心接力”展区,该展区介绍了都江堰在过渡安置时期,全国各地鼎力相助的感人事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展区则展示了经过三年灾后重建,都江堰再次“重生”。

走到陈列馆的最后,“青城山泰安古镇开街仪式”“老体协开展老年人结婚纪念活动”“居民喜迁新居”……一张张图片让我们看到了都江堰人在灾后仍然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

14年过去了,都江堰市早已从悲壮走向了豪迈,从崛起走向了跨越。如今,都江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蒸蒸日上,这座城市将会永怀感恩,永葆活力与生机。(罗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