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7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探索农民增收路径 厚植粮食安全根基
——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长历程侧记


方智勇(左)向记者介绍滋心源精米

“你看,现在有的种植户不用药,用这个工具就能科学捉虫,只是人工劳力要用得多一些……”日前,在广安市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现场,合作社理事长方智勇一边拿着诱捕器一边向记者介绍。

一路走来,合作社的成果让记者一行印象深刻:大米展示厅有数十个大米品种,展厅外一排排的收割机、耕地机、平田机整齐有序,放置一排的无人机更是体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

“创业以来,县科协给予了我们很多关心和帮助。除了组织我们在本地培训、去外地学习取经,还在公司遇到困难时给予了项目支持,让我坚定了发展农业的信心。”方智勇告诉记者。

据邻水县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轻土地流转、重服务品质”的原则,为成员农户春耕、夏管、秋收、冬销等生产经营提供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有力将当地农户纳入现代生产经营体系,破解了当地“谁来种田”的难题,带领2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10月,现有社员119名。合作社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大地、服务每一个家庭的核心理念,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为己任,带动和帮助6万余名农民增产增收。2018年经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审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邻州大地上抒写了荡气回肠的创业故事。

破解良田撂荒现象

试水成立合作社

2013年底,在外闯荡了10余年的方智勇回家探亲,发现良田杂草丛生,撂荒现象较为普遍,记忆中的稻浪翻飞景象渐行渐远。方智勇向老乡们打听后得知:种子化肥涨了价,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同时,留乡的大多是超过60岁的老人,地里的活也干不动了。

这一打听,让方智勇有了回乡种地的念头。但回乡怎么做?流转多少土地合适?水稻怎么管理?风险大不大?方智勇心里完全没底。

“当好农业新兵,要多跟农民学习。”随后,他到成都等地拜访种粮大户,看到“大铁牛”驰骋田间,万亩水稻被侍弄得有条不紊,心里踏实了。2014年,他回乡带头在袁市镇、丰禾镇等流转了土地1000余亩,与4位合伙人成立了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担任法人及理事长,开始种植水稻。

经过两年的学习、实践,方智勇逐渐实现了从门外汉到新农人的蜕变。购置农机具,用“铁牛”代替“水牛”, 用烘干机烘稻谷代替传统的晾晒……渐渐地,他成了大家口中的种地能手。

化解经营风险

创新运作模式

2016年,合作社扩大了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000余亩增加到3000余亩。种植面积增加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相应增加。如何破解撂荒严重、经营风险等难题呢?

方智勇有自己的计划。

实行土地全程托管运作模式,解决农民不关心种什么的问题。传统的土地流转中,农民和农田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农田流转后农民不在关心农田种什么、产出多少等。2016年底,合作社转变经营方法,把流转的土地转变一部分为土地全程托管,把土地还给老百姓,由合作社来给老百姓种田,在确定托管费后保证整村或整组平均每亩的最低产出,超出的按照农户、村集体、合作社5:2:3进行分红,如此解决了农户生、产、管的风险和成本,大大提高了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注册品牌,解决种粮不赚钱问题。规模化、科学化耕种可以实现粮食产量的增加,但由于粮食价格不高,以至于从事种粮的人不多,积极性不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此,方智勇决定注册品牌、建自己的加工线,在粮食贸易和加工中取得长远发展。在品牌建设上,方智勇严把田间生产关,选择市场畅销的优质稻品种进行科学绿色生产;在产品加工上,合作社于2019年建成加工线,不仅在全程托管服务中管种管收,还对于加工销售产生的利润与农户进行二次分红,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2019年秋收后,合作社首次加工生产,以良好品质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2020年,合作社产出的紫米仅用了4个月就销售而空。粮食的价格也从原粮1300余元每亩,到加工后紫米4万余元每亩、绿色大米3300元每亩、普通大米1650元每亩。

目前,合作社创新的“全程托管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新模式,已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进行推介,为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田”及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借鉴。

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的蓄势发展,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全产业链式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如今,合作社主要从事水稻、油菜、蔬菜种植,粮油加工销售,农资供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及农田全程托管,有固定技能型工人38名,拥有1万余平方米的粮油服务中心,各类大中型农机具120余台(套),日加工50吨大米生产线一条,有可为6万余亩良田提供烘干服务稻谷烘中心。2018年合作社成功注册“滋心源”商标,产品(大米)获得绿色认证,2019年“滋心源”精米成功认定为四川省“扶贫商标”,可为广大社员及老百姓分红150万余元。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计流转土地1700余亩、全程托管服务面积3800余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4.7万余亩,通过提供农机等社会化服务,为广大老百姓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余元,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合作社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增收做更多的探索,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刘洪庆 周齐 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