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0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颜值”变“产值” 村民吃上旅游饭
尖山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实践

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尖山村2组村民余海滕的农家乐又迎来一拨游客。四菜一汤很快上桌:火爆腰花、蒜苗炒回锅肉,外加两个炒素菜。

“2009年,我们返乡流转了1亩土地开办农家乐。这些年,生意日益兴旺,最多时一天接待了60桌客人,要请10多个村民来帮忙,每人每天开150元工资。忙完后,余海滕脱下早已被汗水浸湿的厨师服,坐在院坝里的板凳上与客人聊起了过往。尖山村颜值产值,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这是余海滕和其他村民如今的生活。

以整治促宜居

借共治强根基

距离自贡市区不到20公里的尖山村,面积5.54平方千米,辖8个村民小组6332061人。谁能想到,过去这里还是垃圾随意堆放、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的落后村。如今的尖山村,不仅摘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更成为周边乡村争相学习的样板。这一切,源于尖山村近年来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实践。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民们大多都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尖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桂英介绍。近年来,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切入口,聚焦生态宜居目标,建立支委包片、党员包户责任机制,优化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积极探索和实践长效治理、村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党员带头是关键。尖山村1组村民刘延庆说:刚开始大家嫌麻烦,后来看到党员们天天打扫卫生,还上门手把手地示范垃圾分类,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随地乱扔垃圾了。尖山村在村规民约中新增门前三包制度,带动村民逐渐养成扫干净、摆整齐的好习惯。

如何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尖山村引入积分制管理制度,村民通过参与清洁行动、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活动获得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去年我用积分兑换了两袋洗衣粉。村民李大姐笑着说,“‘积分制管理制度让我既得到了物质奖励,又得到了精神嘉奖,我非常开心。

此外,尖山村还定期召开院坝会,广泛听取和收集村民意见。在一次院坝会上,有村民提出垃圾转运不及时的问题,村两委立即协调垃圾清运公司增加清运频次,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现在提意见真管用。村民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尖山村还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完善升级硬件设施,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废弃石料、瓦片、竹子等材料装饰庭院、美化环境。我家院墙是用老房子的石头垒的,游客都说很有乡土味道!村民陈大姐说,现在她家已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点

以文化人聚合力

农文旅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尖山村已成功举办4届联欢晚会,累计评选好婆婆”16名、好媳妇”16名、五好家庭”20户,营造了人人参与乡村治理、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看,这是凤蝶,它的翅膀就像彩虹一样绚烂。在尖山风景区入口处的浔野觅趣尖山自然教育中心,科普讲师手持一只色彩斑斓的凤蝶标本,向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解和展示昆虫的奇妙之处。

这里有上百种昆虫和植物标本,最多的一天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前来研学。陈桂英介绍,尖山村以村集体经济入股自然研学基地,与专业机构共同打造昆虫博物馆,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该村还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加强宣传和推广,举办乡村旅游节、采摘节、音乐节等活动,提高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尖山村环境优化、村貌改善、人气提升,带动水果采摘、农事研学、餐饮休闲、特色民宿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该村吸引返乡创业人员20余名,建成云宿酒店、大坝沟民宿、汐玥山居等民宿集群,设立健康田园、拾翠园、艺术小镇等重点业态20余个,带动就业200余人。

为留住游客,尖山村还规划筹建一批精品民宿,布局景观区、农耕体验区、农产品采摘区等,提供森林游憩、滨水露营、水上娱乐等游玩项目,推出一批网红打卡点,打造昼赏山水、夜宿民宿的全时段消费场景。通过这些举措,持续擦亮尖山村农旅融合特色招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荣边镇副镇长李秋雨表示。

当天,陈桂英还晒出了尖山村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账本: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7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余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年均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旅游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笔者离开时,夕阳下的尖山村炊烟袅袅,游客的欢笑声回荡在田野间。这个曾经的后进村,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虞黎君 陈凡逸 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