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8 期 / 第6版: 地方报道
聚焦“四好”建设目标 落实“八大行动”
绵阳以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绵阳市依托三江环绕、四山环抱的生态本底,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建设、规划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提质增量、路网优化提升、安全韧性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八大行动,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助力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

韧性提升

持续上新海绵城市的蝶变

415日,在绵阳市九洲大道科华路口施工现场,工人们采用顶管技术铺设1.8米排水管。相较于传统开挖方式,这项微创手术全程无扬尘,同时保障了城市主干道九洲大道正常通行。

园艺山是绵阳城区地势较高的区域,夏季暴雨时常因排水不畅形成地表径流。此次改造覆盖科华路、园兴街等10余个点位,新建管网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走,有望在今夏汛期发挥关键作用。

在青义镇西南科技大学片区,透水铺装的人行道让行人雨后出行更加安全;改造后的八角南路,曾经小雨积水、大雨看海的景象已成历史……2025年绵阳将完成390公里地下管网改造,这些看不见的工程正是绵阳构建韧性城市的基石。

蜕变的不只地下管网。安州河东新区南北湖公园内,一条老旧的排洪渠正经历生态改造,原本杂草丛生、局部坍塌的渠体已被改造为生态湿地,阶梯式排水系统与植被群错落交织。涪城区跃进路北段与高虹街交会处,全新亮相的翠亭廊口袋公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了透水混凝土、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有效解决了场地积水湿滑等问题,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将城市边角地改造升级为小而美口袋公园,试点以来,绵阳市累计建成口袋公园”91个,建设城市绿道198.45公里。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绵阳已完成海绵示范项目112个,完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13个,建设下沉式绿地22.06万平方米、雨水花园5.19万平方米,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91.68平方公里,正加快构建群山环抱、城水互融的生态格局。

产城融合

物理置换运营前置的跃迁

在绵阳经开区,占地2500亩的金广、群丰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以产城融合逻辑重构城市空间。14栋统建房即将封顶,南山中学经开校区、国风熊猫公园与绵阳经开区电子制造产业园形成“15分钟生活圈

项目周边在建工业园区即将入驻多个大型制造业企业,未来预计将吸纳上千名产业工人。这一片区打破常规模式,通过居住区、生态空间、教育配套、产业园区及商业设施的有机融合,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与可持续运营,将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的良性循环。

在绵阳市,这种新地开发反哺旧城改造的范例不在少数。上马社区城中村地处科技城新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吃虾一条街,小有名气。随着社区人口密度增加,外来人口聚集,社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发展受限,直接影响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

近年来,当地通过市区联动,推动上马社区城中村更新试点示范建设,深挖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以产业多样化培育为抓手,按照完整社区、活力街区、产业社区建设标准,加快推进集商贸、金融、购物、消费、娱乐于一体的上马商圈建设。数据显示,改造后的上马商圈吸引约70户商家入驻,新增超2000个就业岗位,年租金收入约1900万元。2024年,上马·望蜀苑、上马故事、新投智选假日酒店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运,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

民生优先

单点改造片区焕新的升维

春日里的涪城区滨河北路东段,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步入改造后的百盛后街,儿童活动区里充满欢声笑语,咖啡店内人头攒动,非机动车位规整划一。该片区绿化景观、活动空间以及停车区域的提升,给社区居民带来惊喜。

过去城市改造头痛医头,现在则是全身调理涪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举例,御旗路改造将道路拓宽、商户招牌更新与相邻老旧小区外立面整治同步推进,解决了困扰市民多年的拥堵问题。

此外,绵阳市还专门制定了城市体检工作方案,建立由市级住建部门牵头,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区(园区)街道社区四级和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联动的“4+1”体检工作机制,以城市体检科学支撑城市更新建设。

以涪城区为例,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收集百盛后街周边商户以及住户需求,不仅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置公共休闲设施,还修复绿道1200米,并结合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对场地雨水的有效收集和统一排放进行改造。从小区到片区,该区统筹推进改造,着力补齐短板,并将城市边角地改造升级为小而美口袋公园

试点以来,绵阳市以民生优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重点片区城市更新,累计推进2个片区有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283个,新建幼儿园7所,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2个,完成电梯增设1481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在老地方过上新生活。(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