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由于人员众多,走访更多,检查更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形成了真真实实的风格问题。譬如查资料还是查实效,看纪要还是看面貌?脱贫脱贫,是脱去贫的外衣,还是带出富的内涵?脱贫是为了致富,是为了小康;还是为了绩效,为了任务?
“资料也要做,但资料不是全部”,一些扶贫一线的干部这样讲。抓根本,不只是做资料,而是到农户家里,去实地走走看看,看看人力资源够不够,生产资料足不足,现实情况充分不充分,资料只是记录这些关键。比如某个村可能最大的问题是交通,另一个村最大的问题则是土地贫瘠。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抓住根本,就能够找到贫的原因。能不能富,也不是做资料,而是让贫困户“想要富、能够富”,走进农家,打消他们的疑虑,鼓励他们的干劲,铺垫他们的道路。这些做好了,想不脱贫、想不富裕都很难。
注重资料不是形式主义,只注重资料,才是形式主义。一份清单,需要一个干部花一个月来整理“亮点充足”的材料,那为什么不花一个月去引进一个项目呢?正如某个贫困户所说,你们不要看资料比看我多就行。这就是实际,不是资料不需要,而是现实更重要。
“我们的工作,应该在农民家里,而不是在办公室”,会议纪要要有,但面貌更重要。精准扶贫的精准,是从实际中得来的。每一名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最重要的是精神,是融入到群众的深度。写一份会议纪要,需要半个小时;走访一户贫困户,也需要半个小时。面对检查,没有会议纪要问题可能会很重;但没有走访贫困户,似乎不是那么重要。这就有点“种田不耕地”的意思,也有“插秧不引水”的尴尬。实际上,脱贫的关键是“收入”,是实打实落在群众手上的“饭碗”,这些其实很好查,也很好统计。扶贫的难点是“人心”,是志气和智慧,这需要的是“教育和沟通”和绞尽脑汁的想法。引入一个项目可能不难,但拾起贫困户的自信却不易。房子漂亮引水通畅,村民精神干劲十足,在这种面貌下,扶贫就能扶得稳,道路就能走得正。
扶贫先脱“形”,致富要谈“情”,扶贫工作看的就是在改变农村现实基础上的良好“外形”。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干部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为了还处在贫困边缘的人群奋力前进,他们的工作,不是流于形式的一柜子“材料”,而是实际进入农家的“拼图”。实际上,看实际,其实也并不难,一张表格下隐藏着的“辛苦”,能够让群众真正端在手中,吃在口中,这才是给予群众的“真情”。
扶贫去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外衣看到的真实,应该才是广大群众更喜欢的外表,也应该是检查验收人员眼中的答卷。(陈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