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3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海归入川 七年沉淀结硕果
——记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戴峰


人物名片:戴峰,多伦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011年,戴峰从多伦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四川大学,就职于水利水电学院,并成功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七年时光沉淀出硕果累累的科研成绩。期间,戴峰主持了“973计划”课题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或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79篇;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白鹤滩、猴子岩、乌东德等10余项国家重大水电工程。

科研成果成功运用于10余项国家重大水电工程

主要从事岩石动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戴峰,曾取得多项原创性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岩石破断各向异性率效应;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循环荷载下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创建工程岩体破裂高精度定位和预警方法。

20178月,装机规模世界第二、在建规模世界第一的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这也牵动着600公里外戴峰的心。“我国西南水电工程大多建于高山峡谷区域,场地空间限制使得厂房只能建于地下,这也意味着需要开挖规模巨大的地下洞室群。”戴峰以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举例,在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中,通常需要挖掘一个巨大的“地下世界”,而这个“地下世界”如果出现变形破坏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戴峰说:“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对岩石破裂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这仅仅是戴峰研究成果中的一小部分,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戴峰还开展了坝肩边坡开挖过程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工作。在锦屏一级、白鹤滩、猴子岩等10余项国家重大水电工程的围岩大变形、动力灾害预测预警及稳定性评价中,戴峰的科研成果也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戴峰看来,这一切归于回国后获得的平台和支持,“回国近七年,成果几乎是以前的五倍不止。”戴峰坦言,入职川大并成功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后,学校提供的平台与经费支持对科研项目启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至少,我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做科研。”戴峰说。

最得意的身份是老师

再过几个月,许媛和魏明东就将分别飞往英国和芬兰,继续攻读博士后了。作为戴峰的得意门生,他们在毕业前夕分别成功申请到了牛津大学和阿尔托大学博士后。

提到牛津大学申请的关键,许媛说离不开戴峰平日里的学术训练。“戴老师从研一开始就训练我们写全英文论文,还会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许媛回忆,初期用英文写论文很是痛苦,不过戴峰总会拿范文讲解,一点点教学,行文之间如何起承转合,许媛说:“进步是真的看得见的。”

一般来说,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时,不会要求一开始就用全英文写作,但戴峰认为,“一开始就让他们跑,过程中或许会摔跤,或许会受伤,但他们总会站起来的。”他坦言,这也是自己培养研究生的“独门绝技”。

“如师如父。”魏明东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与戴峰促膝的情形:本科毕业前夕,原本计划要到更大的世界去看看,却阴差阳错保送至本校,魏明东有些失落。“他一直鼓励我,不管在哪里读书,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差,指导我也是倾尽心力。”魏明东也一路在戴峰门下,从硕士读到了博士,博士期间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SCI论文11篇。

“所有身份中,我最得意的还是老师。”平时要做科研,负责学院工作,还要指导研究生,戴峰的时间变得紧张了起来,“学生有出息,我比他们更高兴!”茶余饭后,与学生们相约在校园里走一走,那是戴峰最享受的时刻,“可以听听他们最近的想法,也能轻松地交流交流。”戴峰说。

为学院引进顶尖人才

除了学者、教师,戴峰还是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副院长,主管研究生培养和国际交流。为了为学院引进更多顶尖人才,戴峰扮演着“代言人”的角色,在国际交流中,挖掘优秀人才落户川大。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赵涛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赵涛已是戴峰的黄金搭档,两人与水利水电学院副研究员徐奴文共同组成了“铁三角”,“我主要负责室内试验,赵涛负责数值仿真,徐奴文负责工程应用。”戴峰说,团队成员各有所长,俨然“黄金组合”般的存在。

二十载光阴流逝,转眼间戴峰也从18岁的皖南少年成长为头顶多项学术光环的蜀中科研中坚力量。除去前往加拿大读博的数年,作为安徽人的戴峰扎根四川也已有十余年。而今,爱吃川菜和火锅的他也常常笑言自己早就是“四川人”了。“海纳百川阔,扬帆正当时;上善若水电,有容乃大川。”他把这首改写的诗词放在了微信签名栏,时刻提醒自己是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一份子,更要用一流成果来丈量脚下的热土。

(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