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国际博物馆日” 电子科技博物馆举办6场“云”活动

518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博物馆活动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色。为了让全校师生能够享受到博物馆的文化盛宴,也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文化。58~18日,电子科技博物馆启动了6场“云活动”,邀请大家“云上观展”。6场活动包括四场云直播、一场云开展和一场云课堂。

川博、成博大咖云聚首

直播讲述策展故事

58~16日,电子科技博物馆连续举办了四场云分享活动。

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策展人与电子科技博物馆学生策展人分别带来了四场直播活动。来自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任卓博士以《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艺术》为题讲述展览的策划缘起、布展经历、亮点文物、艺术家创作等台前幕后的故事。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陆敏洁老师则以“人生选择”为线索,讲述了钱学森一生成长的故事。成都博物馆的周询老师讲述《“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筹展札记,分享了成都生物的多样性,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没有“人”的展览叫“人与自然”。电子科技博物馆的学生策展人宫新策、校亚楠和张旭辉,讲述了学生策展人们在“我是策展人”的一物一展微展览活动中的策展思路与过程。四场直播不仅展示了行业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活力,也展示了博物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多样与包容。

一台老收音机能换多少稻谷?

看下学生策展就知道了

518,电子科技博物馆的3场一物一展微展览在云端正式开展,此次微展览的对象包括了中国第一台全天候开机的炮瞄雷达、中国第一款出口的电子测量仪器、以及5台代表着收音机进化历史的系列收音机,关注电子科技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相关展览内容。

与其他展览不同的是,此次一物一展的微展览由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自主策划,学生们针对馆藏中相关藏品,通过观察研究、访谈科研团队、档案挖掘等方式深入探索,找出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展示出藏品在历史中的意义。有趣的是,为了让公众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收音机在不同时代中的价格,学生策展人祁春玲将5台收音机都根据当时的物价,换算成能够买稻谷的斤数。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敏表示,此次活动是电子科技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大胆尝试,鼓励让电子学科的学生走进博物馆工作中来,发挥学科优势,感受科学精神,用理性、科学、研究的态度独立策划完成展览,扩展思路,提高历史底蕴,提升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电子科技博物馆还联合电子科大外国语学院龙梅副教授,把“博物馆+课堂”搬上云端,在《电子信息类科技口译》的云课堂上,让学生应用“科技英语”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云上导览。

这是有意义的尝试

活动中,成都博物馆自然部副主任周询表示:“博物馆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中国孩子都能亲眼见到来自北非、极地的动物,此次电子科技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分享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们参与进来,意识到自然正在一点点消亡,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它、崇敬它。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张博隆也表示:“我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平时繁忙的课业让我无暇顾及到除学业外的活动,这次博物馆举办的线上直播活动,让我了解并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与乐趣,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要参与到博物馆的学生策展人活动中去。”(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