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2 期 / 第1版:要闻
四川首张“猕猴桃熟采地图”发布
有效指导各地科学采收、遏制早采

四川猕猴桃进入收获季,为有效指导各地科学采收、遏制早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农产品加工所、信息农经所以及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全省红肉猕猴桃主产区适时采收期图,同时针对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发布了为其量身定制的适时采收期图。这也是我省首次为遏制早采行为,发布猕猴桃适时采收期图。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植区域,全省红肉猕猴桃种植面积近50万亩。这些红肉猕猴桃分散种植在全省31个县(市、区),涉及地域广、气候差异大。这导致同一个品种在全省的采收期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前后相差一周以上。”822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猕猴桃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涂美艳介绍,我国每年各地都会发生跟风早采的现象,同一个品种一个地方能采,并不意味着别的地方也能采,早采果实际上都达不到品质要求。此外,早采还有两大危害:一是农户产量损失较大,如果早采十天半个月,损失率可达10%15%;二是早采果实干物质含量低、果肉色泽差,耐贮能力大大降低,极不利于长期贮藏,对地域品牌形象影响大。

近年来,很多经销商将红肉猕猴桃采后进冻库贮藏4个月以后在元旦、春节上市销售,但是早采果很容易发生冷害,导致皮下一圈果肉发白、木栓化,严重影响食用品质。消费者之所以反映猕猴桃买的时候吃不得,能吃的时候又吃不赢,除了软腐病、灰霉病等潜伏危害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早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博士、四川水果创新团队猕猴桃栽培岗位专家何成勇指出,红肉猕猴桃早采果提前上市,难以达到肉黄、心红、不空心的优质果标准,就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后期的大量销售。特别是随着电商的崛起,部分经销商投机取巧,如果大量未达到成熟期的猕猴桃很早就卖出去了,对整个产业影响很大。

为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农产品加工所、信息农经所以及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根据多年基础数据测试、今年的花期、近半个月果实品质监测结果以及不同品种采收指标地方标准等,于817日成功绘制出了猕猴桃适时采收期图,818日即全部发往主产区主管部门,科学指导各地精准采摘。适时采收期图除了全省的以外,还有针对都江堰区域的,因为都江堰是全省猕猴桃主产县(市、区)中海拔跨度最大(5901400米均有规模化种植)、立地条件最独特(山、丘、坝俱全)、品种类型最丰富(红、黄、绿心品种多)、近年品质监测数据最全(20222025年,每年89月依靠省农科院都江堰猕猴桃博士工作站坚持开展采前品质检测)的产区,该图的绘制更具挑战性及生产指导意义。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延伸阅读

何为早采?

通俗地讲,早采就是果实未到成熟季节提前采收上市。根据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20962015《红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四川红肉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的适宜采收期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7%8%。而DB5101/ T 532019《地理标志产品 都江堰猕猴桃》中对不同品种的适时采收期有更多更高要求(如红阳除可溶性固形物需≥7%以上外,还必须满足果实发育期≥135天、干物质含量≥18%、果实去皮硬度≥8千克力/平方厘米——即每平方厘米可承受8千克的压力值 )。从四川近10年来各主产区红肉猕猴桃品质监测结果看,各地达到适时采收标准的时间差异较大。以红阳为例,近年四川该品种的盛花期普遍在4月上中旬,仅从果实生育期推算,一般认为在820日前采收的红阳果实可视为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