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为群防群治增力量 向林镇创新“十户联防”工作机制

“户长,这块田之前一直都是我家的,现在田坎因为雨水冲垮了,有人想跟我争,请你给我做个主。”近日,泸州市叙永县向林镇元龙村户长黄勇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请他前去评评理。电话挂断后,黄勇立即前往,通过双方出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认真查看地块示意图和登记表中东南西北界,同时根据登记的面积核实情况,现场开展调解,不到半个小时,双方就握手言和。这是向林镇实施“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以来,户长深入农户,成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2015年实施“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以来,向林镇社会治安好转,干群关系和谐。因工作成效突出,该镇先后获得“四川省卫生乡镇”“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还被推荐申报“泸州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严防盗窃诈骗

“十户联防”因此出炉

“我的摩托车昨晚不见了,前几天家里还被偷了。”“那些‘挑兜兜’的进村来,卖给我们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向林镇位于泸州市合江县、纳溪区和贵州赤水市的交界处,下辖7个村2个社区,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加之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多年前,治安案件多而且很难侦破,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不少群众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如何还村民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镇创新推出了“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并在人口流动性大、经常发生治安案件的元龙村试点。

“我们选择当地德高望重,村民信得过,同时又热心、长期在家的人作为户长。”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的“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就是将该镇8~10户人家划分为一个小单元格,在单元格内选出一名群众为户长,负责联络单元格内各农户,有事情由户长牵头,实现“小范围”的群防群治。

“大家选我当户长,说明大家非常认可我,在自豪的同时,必须鞭策自己为大家服好务。”黄勇说,作为户长,他首先收集单元格内每户人家的姓名和电话,并制作成表格,打印张贴到每家每户,实现户户信息相通。“要是遇到可疑人员进村,大家可以第一时间互相通知,随时做好相关防备。”

“以前大家都是各忙各的,现在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不仅安全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好了。”谈起现在村里的变化,村民张光珍高兴地说。

复制成功模式

基层治理有了“秘籍”

“能否将该工作机制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和其他工作中?”在原副镇长薛强的倡议下,“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在该镇全面推广。同时,户长还多了一个职责,负责收集单元格内的矛盾纠纷,化解一般性小纠纷,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

以蒋国平为代表,他既是社长,也是户长。早前他所管辖的网格内有两兄弟因为双方栽种的竹子互相遮挡了对方的土地,影响了各自的庄稼耕种发生矛盾。双方协商约定:把遮挡自家土地上方的竹子砍掉。然而其中一方多砍了竹子,引起对方的不满,便找蒋国平过去调解。蒋国平在维护两兄弟感情的基础上,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

“作为户长,化解纠纷一定要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让人心服口服。”在担任户长长达7年的时间里,蒋国平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遇到户长不能调解的矛盾纠纷怎么办?据该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王智勇介绍,为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镇上还专门聘请了2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退休人员作为调解员,专业化参与调解。

现在,该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将“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的成功秘籍有效运用在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中,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围绕风险治理、隐患排查、治安巡防、服务群众等,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

“我们依托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的能动作用,通过联防互助守望邻里安全,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共建共享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据向林镇党委书记王珂介绍,该镇通过建立“乡镇主推、村社主管、网格主抓、十户联防、农户反馈”的五级联动机制,以此实现基层大安全的“全面覆盖、分片包干、网格到底”,变应急管理为长效治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治理、变被动管理为联动治理,全面建设安全社区、文明集镇,有力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质增效。(李悦 本报通讯员 刘传福 本报记者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