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新年展新貌 乡城脱贫群众奔向美好生活

春节将至,笔者走进甘孜州乡城县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聆听着脱贫群众的讲述,笔者感受到大家对新年美好生活向往和憧憬。

关键句:幸福生活,需自己勤劳苦干。

走进然乌乡东尔村村民拉姆的家,屋内一尘不染,庭院干净整洁。打扫完卫生后,拉姆便开始喂猪、煮饭,一切井然有序。过去,拉姆一家住的是破烂的土墙屋,生活来源仅靠自家3亩地,家里常年入不敷出,更谈不上生产发展,加上父母生病,很多时候还要靠村里救济。

“虽然每年可以上山挖点虫草和松茸来卖点钱,但娃娃小,父母也需要照顾,脱不开身。偶尔让邻居帮忙照顾下家里,上山挣点钱但也不能耽搁太久,毕竟邻居也有自己的事啊。”说起以前,拉姆言语里满是无奈。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拉姆被列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在了解拉姆家的情况后,为她家制定了帮扶措施。同时,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为拉姆家改建了房屋,拉姆还贷款买了3头猪崽,帮扶责任人隔三差五便到家里看望,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拉姆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

“多亏了大伙儿,让我的生活有了起色,太感谢了。”拉姆说,自己把猪养大卖了后,除去成本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且农忙期间帮扶干部常到家里来帮忙,自己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忙副业了。

靠着勤劳苦干,拉姆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有了好转,猪崽也由最开始的3头变成了7头,家里还养起了鸡,农田的作物也长势喜人,庭后的果树也丰收在望。在外打工的丈夫扎西回来了,有了家人的陪伴,拉姆做事更有劲头。2017年,扎西还贷款买了辆小货车,跑起了运输,家人都喜上眉梢。

“说实在的,现在的政策太好了,而且乡里头还成立了‘净美查呈’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只要双手勤快、肯做事,日子就会变好的。人懒了,就算是家里头再富有,也会坐吃山空的。好生活,需要自己加油干!以后希望再多有一些养殖方面的培训,让我们能多学一点技能。”拉姆言笑晏晏。

关键句:移民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电炉上烧着的水壶“突突”地冒着热气,屋樑上悬挂的腊肉飘出阵阵香气,这是在洞松乡热打村,村民尼玛幸福生活的场景。

以前,热打村村民们都住在高山上,由于道路不便、信息不通,再加上村庄四面环山、地势坑洼,雨季时洪涝不断、旱季时旱灾不绝,农作收成全看天,大家为此苦不堪言。

通往山上的路只有一条,且仅能容下一匹马拖着不多的行李勉强通过。很多时候,村民要买一些必须品都要往返好几趟,如果村里突然有人得了重病,只能几个村民轮流背才能到乡卫生院。

后来,在县上和乡里的多次考察下,一副全新的移民搬迁村规划图呈现在村民眼前——热打村29户、162人移民搬迁。大家高兴地唱起山歌、跳起舞蹈。

2012年6月,该村启动移民搬迁行动,乡城县利用两项资金300万元,并向泸州对口支援县争取援建资金400万元进行移民搬迁。同时,乡城县水务局还架设80万元的地下输水和排水网络,解决了群众的用水问题。为让村民更快地住上新房子,乡里干部放弃假期,只要有时间便在村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一个暂新的村落生机盎然地屹立在群山之中。

“现在交通方便、用水方便、通讯方便,比起以前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而且我家也有农用车了,种的苹果、梨子等可以拉到县城去卖,生活是越过越有味了。”谈笑之余,尼玛说,希望以后在乡上有个小型的农贸市场,这样一来,自家的农产品就更方便交易了。

关键句:集体分红,让日子美起来。

刚过去的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青德镇仁堆村的脱贫户口袋鼓了起来、日子美了起来。眼下,大家正忙着准备年货,庆贺新春。

“今年还真不错,又比去年多领了300元的分红,我们这个合作社的收益也是一年比一年好。马上要过年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好。”近来,脱贫户本忠收到了900元分红款,脸上笑容洋溢。

仁堆村平均海拔4000米,全村耕地面积232亩,共有51户317人,原先有贫困户13户62人。由于气候常年偏低,当地玉米、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亩产不足200公斤,村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季节性的虫草、松茸。“每年看着产量不高的农作物,心里头就是干着急,也没其他办法。”本忠回忆着以前的生产生活。

考虑到全村属半高山地区,境内年降水量丰富,湖泊、河流分布较多,有天然的湖泊水利资源,还有各类型草地15.6万亩,水草丰富。于是,有人提出了发展高山牦牛集体养殖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赞同。

为了给村民多一条收入渠道,2012年,当地政府贴息贷款50万元,让合作社引进优质畜种212头,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的方式,成立了一支20户村民参与的高山牦牛养殖合作社。

按照公开、透明、高效的原则,合作社还成立成员牦牛养殖监督小组,设立高山牦牛养殖意见反馈箱,签订承包责任书,聘请贫困户参与日常牦牛养殖管理监督,形成了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经营模式,促进了牦牛养殖规模化管理,并在2014年初见效益。

为让合作社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有力支撑,2017年10月起,乡、村“两委”联合协调合作社,达成购买股份协议,注入贫困村产业周转金50万元,覆盖仁堆村全村,使合作社发展成为村级产业,成为了群众脱贫的“加速器”。

下一步,仁堆村还将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以绿色生态牦牛养殖为导向,打造仁堆高山牦牛观光养殖旅游品牌,让村民的生活“牛”起来。(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