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0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尝“一品九碗”、赏乡间美景……
月坝村靠农旅融合打赢翻身仗

在白墙灰瓦青石路的罗家老街感受岁月的年轮,在古朴的民宿里品尝“一品九碗”的美味,沿乡间小路看红的海棠花、粉的辛夷花、黄的油菜花……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月坝,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空心村”,短短几年,不仅成为广元市民近郊游打卡地,也成了川陕甘渝毗邻城市游客的“诗与远方”。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月坝村如何“点绿成金”?近日,笔者进村寻找答案。

打好“产业牌”

致富路上有底气

擦桌抹凳,泡茶倒水,招呼客人……在自家宽敞的小院里,月坝村村民杨秀林一边忙活着,一边向笔者讲述月坝的“前世今生”。

“月坝李子坝,包谷纽子大,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3000余亩湿地种啥啥不成。”杨秀林说,前几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里大多数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空荡荡的村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热闹几天。

“镇、村两级干部去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湖州市余村学习考察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大家触动很大。”白朝乡人大主席郭正山说,考察回来后月坝村“两委”班子成员形成了把月坝村建成“新余村”的共识。大家说干就干,搬迁安置村民,填沟蓄水,变地为湖,短短几个月,波光粼粼的高山湖泊跃然而出。在这里,可以看到如簸箕大的月亮,享受纯粹的山乡静谧,村民称之为“离月亮最近的地方”,湖泊便取名为“近月湖”。于是,“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月坝撩开了面纱,游客陆续涌来,“吃住游购娱”一体化的康养旅游规划愿景图逐步变为实景图。

“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天天热闹得像过年。”杨秀林掰着手指头一算,房屋租金、合作社务工工资等收入加起来,他家一年到头进账10余万元。依靠旅游产业支撑,月坝村有了发展底气,122户村民加入村合作社共享发展红利,其中,52户村民将闲置房屋入股“变现”,当起了“甩手掌柜”。

念好“人才经”

乡村振兴添活力

实践课堂听专家讲解,研学基地看产业发展、谈振兴之道……春日暖阳下,一拨又一拨的培训学员走进月坝村乡村振兴学院,体验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村子要发展康养旅游业,得先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月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光成深有感触,2016年,月坝村广发“英雄帖”,通过引青年人才返乡、扶本土人才留乡、育新型农民兴乡等措施,吸引杨文军、白荣康等40余名创业者带资金、技术扎下根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亲子乐园等文旅项目的实施,让村里的人气渐涨,“旅游示范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滴滴滴——”月坝村民宿业主赵华的小货车喇叭在村口一响,村里大娘大爷们便将自家蔬菜送来过秤、装车,然后背着空背篓,笑眯眯地边数钱边往回走。在月坝村,像赵华一样的返乡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得益于人才引领,该村先后开发了星空露营、乡村主题餐饮等20余种商业业态,打造了“三只耳”等本土农特产品32种,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走好“生态路”

持续发展有人气

“回想月坝前些年,粗茶淡饭常陪伴,油盐酱醋难看见;如今月坝风光变,远近游客纷纷来,火烧馍馍也赚钱……”在月坝村“火烧馍一条街”,不停响起的微信收款铃声,让摊主贺长清情不自禁地即兴表演起顺口溜。

“托月坝绿水青山的福,我一年在家门口卖馍都能挣10余万元。”贺长清说,2015年,月坝成为“四川省首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后,上千亩沼泽地重回高山湖泊时代,多年不见的水鸟重新飞了回来。据悉,目前月坝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境内野生动植物共计1000余种,国家I级保护动植物6种以上。

“我们的民宿从最初的17间发展到现在的298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平均接待500人次,尤其是夏天,一房难求。”月坝村专业合作社民宿管家李京说,月坝村将美丽的原生态风光融入村庄建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蹚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获评“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15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270余万元。(李志 郭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