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4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是怎样炼成的?
凤禾村给出“标准答案”

去年年底,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示,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名列其中,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过去,凤禾村和许多村一样,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向心力不足……”看着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和接连兴起的产业项目,凤禾村党支部书记李智忍不住感慨道,“那时候,沿着河流行驶在省道210线上,鲜少有人知道芦山县境内还有这样一个村庄。后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洪主动接过重担,引进‘川西药谷·禾茂田园’项目,才迎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时,为破解凤禾村发展治理难题,县委县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芦山县纺织、中药材和文化旅游三大支柱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凤禾村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康养产业,不仅可以改变封闭落后的状况,还可以带动村民创业增收。但村民对此却没有那么乐观,以前,不少种植大户到凤禾村来发展生姜、西瓜、娃娃菜等蔬菜水果种植产业,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村民因此变得保守,不愿意再流转土地。为此,高永洪带领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给群众讲道理、算经济账;同时针对土地流转、项目规划等问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最终明确了将资源变资产、把资金变股金、让村民变股东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激发村民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经过多次商讨,村民最终同意流转土地,项目也迅速开动起来。中药材种植基地、葡萄采摘园、生态农业内循环种养基地、中医养生馆、中药展示体验馆、田园小火车、红色登山步游道……曾经绘就的发展蓝图逐一在凤禾村落地落实,集“药学、药研、药旅、药养”为一体的全链条康养旅游业为凤禾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发展离不开治理,治理是发展的基础,为此,凤禾村多措并举,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档升级。首先从强化党建入手,通过坚持“党建+”思维,延伸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调委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建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画好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同心圆”;打牢农村治理组织基础和保障,通过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实现“村里事大家评”,用村民的自我管理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坚持党风领民风,培育好乡风,修订村规民约促进自律自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精神风貌,改造文化设施,提供活动阵地,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从村干部、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中培养“法律明白人”,成立由代表委员、返乡五老等人参加的“劝慰组织”;建立“平安禾茂·和谐家园”法治工作站,整合警务室、检诉服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形成由镇政法委员负总责,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参与的“1+2+5+X”组织体系和“15分钟法律服务圈”建设,实现人民调解靠群众,事事有专业人调解,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打造起集法治宣传橱窗、法治知识问答、法治典故等元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更好地满足群众法律文化需求。

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该村开展了建设步游道、庭园美化、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工作,制定垃圾分类、农村环境面貌微标准体系,设置文明礼仪墙、基层治理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等;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好人评选和传承“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用身边榜样引导群众提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

在治理工作的稳步推动下,目前凤禾村垃圾分类率达到90%,厕所革命达到90%,各项工作仍在持续稳步推进中。同时,该村还在打造多元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上下功夫,发展茶叶1500余亩、中药材1300余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现有农业企业3家、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3家,其中省级合作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

如今走进凤禾村,人们可以采摘香甜可口的阳光玫瑰葡萄;可以下河摸鱼,重返童年时光;玩累了就坐上田园小火车,一睹凤禾村的美丽风光;到了夜晚,在漫天星河下,还可以就着白天采摘的葡萄,品尝美味的烧烤,生活惬意且美好。

“现在村里环境好,村民素质也越来越高,随着小火车、游泳池等旅游设施的开放,游客明显比以前增多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两万余元。”在村民李定勇改造一新的农家小院里,七八个农村土灶整齐排列着,不时散发出阵阵土鸡香,一家人一边忙着做饭,一边接待顾客,日子过得红火又热闹。(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