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5 期 / 第1版:要闻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技术开启生物医药新赛道
第二届核酸四面体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

本报讯 629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DNA纳米技术研讨会暨2025第二届核酸四面体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聚焦核酸四面体技术最新发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临床科研学者与产业界代表齐聚成都,共同探讨核酸纳米技术特别是框架核酸四面体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本届论坛由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中心主办,成都云海四面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论坛设置主题报告、圆桌论坛、成果展示等板块,突出技术、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特色。

同频共振

共筑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四川大学副校长叶玲在致辞中提到,核酸四面体技术作为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突破,不仅承载着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使命,更将成为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为攻克重大疾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她说,特别是在框架核酸领域,我们的研究团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叶玲表示,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企业则应充分发挥在市场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表示,自己作为深耕DNA纳米技术领域20年的研究者,见证了框架核酸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历程。他指出,核酸四面体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可编程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精准医疗、靶向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革命性的潜力。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核酸四面体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针对一些棘手的眼底疾病、抗击肿瘤、罕见病治疗的战斗中,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樊春海说,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把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守护老百姓健康的金钥匙

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云锋介绍了近年来核酸四面体技术在核酸结构设计、智能药物递送、转化医学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在眼科方向,框架核酸四面体被用于精准递送治疗分子至眼底病灶,在新生血管性动物模型中展现出疗效,目前相关缓释凝胶剂型产品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框架核酸四面体可以经鼻入脑,将治疗分子快速精准递送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前研究已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模型中取得初步成果。

AI辅助

新一代智能药物递送的核心载体

据介绍,框架核酸四面体是一种由四条特定序列DNA单链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具有精确的三维空间结构、良好的刚性和高度可编程性,已成为新一代智能药物递送的核心载体。

此外,在皮肤与毛囊健康领域,框架核酸四面体搭载中药单体,可实现对毛囊的高效靶向递送。数据显示,相关实验中毛囊活性提升高达150%。依托框架核酸四面体模块化设计与AI辅助筛选,相关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从概念到上市仅需约90天,成为框架核酸技术在大众个人护理品类的创新应用典范。

技术成果频出的同时,以成都为代表的核酸产业基地也在加快集聚发展动能。成都云海四面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林云锋教授团队,联手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持续产出核酸四面体相关专利,保持全面的技术领先性、趋势主导性和产业转化方向的丰富性。

此次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更是推动合作、凝聚共识、加速转化的产业引擎。”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云海四面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德伦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中国核酸药物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