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改造池塘。
本报讯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以“稳量提质,水产增效,村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为中心,积极构建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实现养殖生产智能化管理,一幅现代渔业新图景正悄然铺开。
近日,笔者来到龙门镇兰家沱村,村民正在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兰家沱村党支部书记陈晓灵透露:“这个产业集群项目今年5月开始动工,将于近期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会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
随后,笔者来到位于朝阳镇的内江腾丰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时,该专合社负责人冯礼正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和虾苗的繁育情况,为来年丰收做足准备。
冯礼告诉笔者:“去年,合作社虾的亩产量有100公斤,今年通过实施产业集群项目,基础设施改造后,预计年底虾的亩产量将达到150公斤左右。同时,在稻虾养殖的基础上还引进了白乌鱼养殖,预计白乌鱼的亩产量也能达到100公斤。”
近年来,市中区结合农田、柑橘产业发展,建成“稻鱼”“鱼果”综合种养模式,循环利用养殖尾水,实现稻鱼、稻虾、鱼菜共生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构建起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截至目前,当地养殖规模达5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共128个,其中,龙头企业3家、市级示范社1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今年1月至9月,水产品总产量达5675吨,产值达13408万元,同比增长4.44%。
下一步,市中区将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白乌鱼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以国家级原(良)种场为核心的现代育种体系,创建白乌鱼国家级原(良)种场,打造出一条集白乌鱼繁育、成鱼养殖、水产品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擦亮市中区“中国白乌鱼之乡”金字招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门游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