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7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乡土人才
巴山“鸡蛋妹”撑起致富“半边天”
——记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余霖


余霖。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越来越多“巾帼力量”投身基层、扎根农村,在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推进绿色乡村发展、培树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着女性的重要作用。

女性投身乡村建设,而乡村振兴也成就了女性。乡村这片沃土也让她们有了奋斗贡献、施展能力的舞台,甚至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余霖,巴中文鲸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来自大巴山的新农人,父老乡亲都喜欢叫她“鸡蛋妹”。尽管来自大山深处,但她与大都市的女孩一样,拥有梦想,敢于追求,勇于拼搏。她先后荣获四川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四川省发展现代农业优秀返乡农民工、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第七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和称号。她创办的巴中文鲸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巾帼脱贫农业示范基地”。

绿壳鸡蛋。

柑橘丰收。

创业  创造绿色财富

走进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凤谷村,一条条产业道路阡陌纵横,方圆数里的柑橘树枝叶繁茂、碧绿青幽。在余霖创办的文鲸余农场里,她正在给客人挑选新鲜鸡蛋。“我们凤谷村的生态环境很好,2011年返乡回来的时候,我就看中了村里的自然资源,准备发展生态农业。”余霖说。

谈起为何返乡创业,余霖说,缘于她和丈夫文猛早前从事高档酒店管理职业,为客人寻找生态绿色食材时发现了商机,于是两人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办起了农场,当起了职业农民。

筹借资金,学习技术,经过精心策划,2013年,在平梁镇党委政府及村社的支持下,余霖夫妻俩在凤谷村流转了部分土地。拿到土地后,余霖并没有立即大规模开发,而是用了较长时间进行土壤改良,目的是能够生产出真正绿色生态的产品。

2014年起,余霖陆续在土地上种上了优质粮油作物,搭建了标准化鸡舍,养殖了黑凤乌鸡,种植了澳柑,并采取传统工艺生产山泉水土灶窖酒等农副产品。随后,她又创办了农家乐,做起了“柴火鸡”,一步步走上了创业发展之路。

余霖在林下低密度放养的巴山黑凤乌鸡,吃的是五谷杂粮、牧草、瓜果蔬菜,用的是中草药防疫。鸡舍采用“跃层复式”设计,排泄物采取生物发酵床技术,环境干净无味无菌,产出的肉、蛋品质高。果园里种植的澳柑,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的种苗,使用有机生物肥料,甜度达到18度。山泉水土灶窖酒采用传统工艺,坚持窖藏五年以上再出售,酒品年年增值。

如今,文鲸余农场出产的鸡肉、绿壳鸡蛋、澳柑等农副产品均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特别是“绿壳鸡蛋”,不仅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还高。

余霖给鸡喂食。

严选  提升品牌知名度

交谈间,余霖拿出了巴山黑凤乌鸡产的“绿壳鸡蛋”。她介绍:“这款鸡蛋注册了‘巴山鸡蛋妹’商标,入驻国家追溯平台,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登记,产品价值极高。”

产品之所以价值极高,是因为余霖积极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建立起黑凤乌鸡种苗选育体系,即让鸡苗先经过科学系统的疫苗接种,再进行孵化,确保安全健康。除2022年因高温致死的数千只鸡苗外,十余年来,文鲸余农场从未发生过因疫病导致鸡苗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一直以来,余霖深知产品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刚开始,余霖和丈夫的父母都在基地里帮忙,老人们为了帮他们节省开支,有一次偷偷用发霉的谷物喂鸡。余霖发现后,立即隔离了吃过发霉谷物的100余只即将产蛋的鸡,并全部宰杀。同村村民岳兴才家庭经济困难,余霖安排她到农场工作。岳兴才为了感谢余霖,便偷偷把鸡群产在野外的鸡蛋归入高品质室内鸡蛋的筐子里。余霖知道后,将整筐500余枚鸡蛋全部打入次品,让老人后悔得直掉眼泪。余霖说:“养殖基地每年存栏母鸡最高峰达3万余只,每年产蛋50万~100万枚。仅有五分之一可以被选为优质鸡蛋,卖到6元一颗,其他的鸡蛋大多以市场普通鸡蛋价格销售。”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余霖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累计获得各类奖项60余项。2018年,公司被评为“巴中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巴州区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巴山黑凤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19年,公司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23年,余霖荣获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现在,余霖以会员制、电商营销、高端定位的圈层营销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起以银行、酒店为核心的客户圈层。此外,通过网上直播营销,已发展VIP客户万余名,产品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品牌效应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帮扶  让更多人富起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自己富,而是带动更多人一起富。”余霖在创业之初就有这个想法。

 随着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余霖吸纳了39名农村妇女长期在公司劳动,为农村妇女和城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提供机会。长期优先雇用村上残疾人在农场从事定向定岗工作,给残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其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当地村民马玉芳说:“我的丈夫因头部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我在家照顾丈夫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到余霖的农场打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家里的开销基本够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让更多人学会科学养殖黑凤乌鸡,实现“鸡生蛋、蛋生鸡”式抱团发展,余霖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订单式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孵化小单元圈”“联络渠道销售”等模式,走上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同时,为让有知识、有创业愿望的村民创业,余霖坚持向他们免费提供鸡苗,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实行“一条龙”规范管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景。

近年来,余霖积极响应巴州区妇联“帮扶困境妇女儿童公益计划”,携手客户通过“大手牵小手”系列活动,向巴州区妇联“帮扶困境妇女儿童”捐赠资金5000余元。同时,她携手巴州区妇联成立了“我爱儿童一分钱公益”基金,承诺每卖一枚鸡蛋就捐一分钱做公益基金,持续发展公益事业。

在余霖的发展目标里,计划过几年创建一批生态示范农场,让更多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给更多的创业者探索新路子,为返乡创业者成立家庭农场提供有益的示范,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巴中现代绿色农业新名片。“下一步,我决定结合民宿酒店、农耕文化体验,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产业,走出一条集巴山黑凤乌鸡选育孵化、‘绿壳鸡蛋’产品开发与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耕文化体验、民宿酒店、康养项目经营管理、乡村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余霖展望道。(本报记者 陈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