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 期 / 第8版:农村创新创业
种双孢菇 90后小伙带乡亲一起富

宋强采摘双孢菇

3月4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银村90后返乡创业小伙宋强的双孢菇生产用房,只见一层层整齐的菇床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菇床上一个个伞盖银白、肉质肥厚的双孢菇,煞是喜人。尤其是刚露头的双孢菇,像一堆堆白色的珍珠镶嵌在菇床上,肉乎乎、圆滚滚的,特别可爱。“现在我的双孢菇每天能采150公斤,货款都是菜贩提前预付,由于产量有限,根本不够卖。”宋强一边采摘鲜菇拍照发朋友圈,一边告诉笔者。

今年27岁的宋强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先后从事过建筑行业和婚庆行业。2018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用稻草和秸秆培育双孢菇的美好前景,就到一家食用菌公司拜师学艺了1个月。随后他带着技术回到家乡,买来稻草秸秆和菌种等材料,利用自家的老屋建成了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立体菇床。

双孢菇每年9月种植,11月下旬头茬菇开采上市,之后每隔15天上市一茬,直到年底可以采摘4~5茬。

“我的菇床面积达4000平方米,规模大了,让蘑菇卖得出、卖上好价钱才是根本。”宋强说,因此近年来,他不断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循环蘑菇生产技术,4个菇房培育的蘑菇在生产时间上都间隔半个月,实现了错时销售,保持了稳定的价格。“目前,每天产出的150余公斤双孢菇常年走俏纳溪、泸州市场,一天下来就有2500余元的收入。”

靠着扩大双孢菇种植规模,宋强逐渐走上致富路。然而,富裕起来的宋强并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这两年,在他蘑菇房帮工的2个脱贫户,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下来仅工资收入就超过1万元。

此外,宋强种植双孢菇时,时常需要收购生产双孢菇所需的稻草秸秆,每年稻草秸秆收购量都在100吨以上。其中,脱贫户家的稻草秸秆就有80余吨,一年下来支付购买稻草秸秆的费用近10万元,脱贫户户均增收近 2000元。

宋强介绍,1平方米双孢菇在半年的生长期内,可采收15公斤蘑菇,除去7.5公斤的生产成本外,每平方米实际有一半的利润,按每公12元计算,能获利90元。半年下来,宋强靠着培育4000平方米的双孢菇,可收入36万元。

做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宋强告诉笔者:“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民一起富。”双孢菇种植是一项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的项目,加之该项目需要大量稻草秸秆,促进了当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去年,在宋强的带动下,该村有2名返乡农民加入到双孢菇种植队伍中来,户均增收5万元。

“近年来,我除了优先收购村民的稻草秸秆外,凡有人愿意种植双孢菇的,我都在菌种、技术、蘑菇销售上给予全力支持,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宋强说。(陶文斯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