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柯弼川介绍了四川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的相关情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对乡村地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柯弼川表示,“乡村著名行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地名建设中“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等现象而开展的专项行动。
据介绍,“乡村著名行动”主要以地名采集上图为牵引,全面推进地名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切实解决乡村地区导航定位不精准、特色山货进城难等现实问题,积极发挥地名的空间指位功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自2023年民政部启动该项工作以来,四川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工作统筹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著名行动”,先后将其纳入2024年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定统筹推进,在全省上下构建形成了高位推动、强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同时,针对乡村地名工作点多面广的客观实际,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分工协作、同向发力,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在推进落实方面,围绕“通过深化地名信息服务把乡村与城市联通起来,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总体目标,2024年,在全省范围内确定23个县市区、87个乡镇街道、1212个村社区为试点单位,构建形成“十县、百镇、千村”试点局面。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至少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达到基本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全省90%以上县市区实现既定目标。届时大家春节返乡就会发现,导航的覆盖面越来越多,导航的定位会越来越精准。
在具体成效方面,乡村地名网进一步织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新增命名乡村地名5483个、利用微信小程序采集上图地名和兴趣点8.8万余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万余块,便利乡村百姓出行导航、“背包”“自驾”旅行指向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服务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我们将德阳绵竹市年画村、绵阳市北川县石椅村、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等105个地名纳入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挥地名赓续历史文化、蕴含乡土风情的独特优势,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各地挖掘发挥地名的品牌价值,打造了一批带有地名标志的‘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地名与农村电商、平台经济和农文旅发展等深度融合,推动美丽乡村有名有实、名利双收。”柯弼川说。(邱可欣 李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