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8月是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高发期,再加上近期雨水较多,给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广大种植户需提前防治,避免玉米产量降低。
发生条件
1.雨后暴晴天气极易诱发细菌性茎腐病
由于近期多地出现降雨情况,降雨后放晴,温度又较高,造成了高温高湿的气候。这种情况下玉米最容易发生细菌性茎基腐病。特别是连续干旱后突降暴雨或暴雨后骤晴,田间湿度大,病菌侵茎率高。
2.虫害造成的伤口遇高湿环境易造成侵染
玉米被虫子咬食后,被咬食部位容易被空气、田间残留的病菌侵染,进一步造成细菌性茎基腐病的发生。
3.玉米连作地,土壤病原菌积累数量大
连续几年种植的地块,上茬玉米发生过细菌性茎腐病,土壤中会存在大量细菌,如果今年继续种植就容易感染原病菌,尤其是低洼地块,或者排水不好、通风不良等地块都易再次引发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防治方法
农药选择及配方:以内吸性、熏蒸性、消毒杀虫剂为主,为了增强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加入有机硅助剂。
多菌灵—发病初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可湿性粉剂50~100克/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甲基硫菌灵—发病初期喷雾防治,推荐浓度每亩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恶霉灵—发病中期灌根,推荐每亩浓度98%恶霉灵2000~3000倍液。
百菌清—发病初期喷雾,推荐每亩浓度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防治要求
喷施要全面、均匀,尽量做到所有地块(包括地边地埂)都要喷施,不能漏喷,喷药时从外围向中间进行围喷。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