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推动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局面;积极引导公众知行合一,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到2020年,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顺利推行。
本文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成都公众环境意识、环境素养实际,就推进成都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成都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环保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邻避效应”问题依然存在,市民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禁鸣区按喇叭、沿街商铺往雨水管随意倾倒废水、餐馆油烟扰民等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抛洒、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污染中小河沟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公众环境素养和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成都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公众环境需求和环保参与热情较高。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成都市群众的民生诉求和环保意识越来越高。资料显示,2017年成都市市环境信访投诉2.9万余件。同时,截至今年11月,成都环保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过11.7万人,公交、地铁、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逐步成为大部分市民出行首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沟通渠道初步建立。当前,成都市环保新闻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机制逐步建立,“成都环保”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环保举报热线、网络理政平台多渠道受理环境举报投诉逐步完善,环保公益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也取得初步成果。市长面对面与市民代表谈环保更是创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一系列制度体系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进成都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建议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畅通公众环境信访投诉渠道,加大环境信访举报的查处力度,并建立响应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要创新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便捷度;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制定和实施重大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计划,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规范环境信息公开。在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发布、企业环评公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基础上,提升环境信息和数据通俗性和便民度,帮助公众及时获取政府发布的环境质量状况、重要政策措施、企业环境风险及相关应急预案信息等。
积极实施公民环境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公民环境素养。组织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展示,积极宣传报道市民中涌现出来的保护环境优秀个人、家庭、组织,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管理区、城市绿地公园等的生态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培育、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
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的能力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益性环保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组织引领作用,广泛联系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一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鼓励他们发现和举报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鼓励群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三是积极宣传环保科普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四是设立专门引导资金,支持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发动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