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针对部分行政村撤乡并村后带来的服务部门减少、服务力量减弱和人心融合难、力量聚合难、工作整合难的“三减三难”问题,以公山镇流坝村为试点,围绕“强引领、优服务、解难题、抓发展”,以“四式工作法”探索村居合一治理新路径,推动人合、事合、情合。
“整合式”共建聚力
一是“双组织”互促。该县将公山镇流坝社区与公山镇流坝村进行党组织共建,建立“镇党委——流坝综合党总支——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的党建网格治理体制,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综合党总支书记,村居“两委”党员交叉担任综合党总支委员,形成重大事项决策把关、重大事件处理在场、综合工作沟通协调的工作格局。二是“双委会”互助。建立村居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综合党总支书记召集村居“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交流,通报并研讨村居党建工作以及有关村居协同发展稳定重大问题。三是“双阵地”互通。多方筹集资金将原流坝乡政府办公楼建成流坝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办公便民、志愿服务、老人妇女儿童活动室等场所,为村民提供培训、学习、健身、娱乐配套设施;在保留原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与党群服务中心做到信息共享,实现便民服务事项“双向”办理。
“一站式”服务聚心
充实服务内容。该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货物代购、水电气费缴纳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办理纳入服务范围,实现从单一的咨询、办证向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转变。优化服务行为。建立“村民事收集员——社区民事代办员”的代办服务体系和“一门一章一次”办理机制,由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担任民事收集员,社区干部、商店经营者、志愿者担任民事代办员,收集、解决群众所需。创新服务载体。设立流坝党群服务微信群和便民热线,落实干部24小时接听,并根据需求类别将信息“点对点”提供给村(社区)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形成“下有所需,上有所应”的工作格局。
“融合式”治理聚光
该县首先通过制定《流坝村居互促公约》、健全“一约八会”自治机制、践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探索环境整治“三定三促”机制和“五统一”措施等方式,增强群众“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以流坝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联户长+巡逻服务队+网格党员”的治安维稳网格,确保村居环境安全稳定;调动村(社区)警员、律师、调解员组建联动队伍化解群众矛盾;派驻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下沉到村(社区)开展防盗防骗、赡养及劳务纠纷咨询。在此基础上,将乡村道德银行与村居互促公约相结合,并建立村(居)民诚信档案,提升全民自治意识,营造向上向善浓厚氛围。
“造血式”发展聚财
加强品牌联建。该县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山上特色农业+山下特色休闲业”的农旅品牌,推进“农户+合作社”“农户+体验农场”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入股撂荒土地100亩,建成体验农场1个;引进业主建成黑山金银花基地1100余亩、花椒产业园500余亩;回引能人在社区开办乡村酒店、农家乐3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二是加强利益联结。依托特色产业、就业培训、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持政策,引导100余户村(居)民投身“三产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三是加强村居联营。探索建立“社区+村”联营模式,与社区超市、农家乐、集市销售摊位签订供销协议,延伸销售链条。(刘艳丽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