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创新创业
“归巢之鸟”刘朋雨 以文创之力,重焕“九寨祥巴”生机


刘朋雨。

在阿坝州九寨沟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个关于归巢之鸟与文创产业的故事。这只归巢之鸟名叫刘朋雨,他扎根家乡漳扎镇沙坝村十余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让藏族祥巴(祥巴,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内容主要体现为藏族的人文艺术、建筑风貌和生活场景)重焕生机,不仅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创业画卷,还带领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刘朋雨(左)进村入户了解情况。

刘朋雨(左一)向顾客介绍文创产品。

回乡创业,让情怀落地

谈起返乡创业的初衷,刘朋雨表示自己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大学毕业后我就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刘朋雨说。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他发现九寨沟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区域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偶然间接触到独具本土特色的藏族祥巴,被其吸引,于是决定以祥巴为基础,打造独具九寨沟特色的文创产品,并于2014年注册成立九寨沟县祥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对他而言,由于缺乏经验,创业初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前期的资金投入、员工管理、技术引进、人力缺乏等问题,都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但他坚信,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以诚信求生存,企业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凭着这份回乡创业的情怀和负责任的态度,刘朋雨事事亲力亲为。公司的主打产品石版画出厂前,他都要一个个亲自验收。有一次,出厂石版画大概有1800多个,刘总整整验收了8个多小时,确保每一个出厂产品都是合格的。该公司销售部经理曹永雷说。此外,石版画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多次有人建议刘朋雨用工业颜料代替现有工艺和材料,用人工合成石代替天然石,这样可以节约近一半的成本。但刘朋雨都坚决反对。

在刘朋雨的带领下,如今,该公司成功创建了九寨祥巴品牌,将藏纸、藏族矿物质颜料、木刻版画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融合,设计了多种祥巴文化产品,共开发特色文创产品3000余个,包括摆件、充电宝、U盘等。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这也使得和该公司合作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九寨沟县祥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拥有20余家直营店、专卖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带动地区就业1000余人次,年创收超过2000万元。

文创产品。

授人以渔,传授致富技术

公司创业之初,刘朋雨曾说,有朝一日,公司做大做强了,自己富了,一定要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富。

为了这句承诺,在“8·8”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期间,该公司主动参与贫困村建设,与大录乡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以购买当地藏香猪、家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形式帮扶。

谈起刘朋雨,乡亲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多亏他给我们送吃的。”“平时,看到谁家有什么难处,他都会去帮一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公司经营困难重重,但刘朋雨依然选择按照最初协议,继续收购车厘子。那几年,每年收购车厘子就要花费十几万元,基本全亏。他说。当时并没有和农户签订销售合同,没有给农户定金,也没有违约金,遇上不可抗力的情况,其实完全可以不收,但是他宁肯亏了自己也不亏了乡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朋雨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手工羌绣、琵琶弹奏、木刻版画等技术培训,带动村里100余人就业;围绕祥巴文化起源、发展以及木刻版画基础理论知识,邀请专家对20名大录乡农牧民进行一对一现场教授,并对他们创造出的合格作品进行回购,每年为村民增收3000元至5000元,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当地农牧民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家里没有劳动力,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多年来全靠刘朋雨伸出援助之手,免费让我们学习各种手艺,在家门口挣上了钱。”59岁的大录乡大录村村民扎西说道。

这些年来,刘朋雨也积极为地震、洪涝灾区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达30余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这条创业之路,并非坦途。但对于未来,刘朋雨说:我会继续秉承诚实守信的理念,用永不言弃的精神,持续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带领乡亲们在这条致富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幸福。张文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