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6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上线

一直以来,成渝两地共同努力搭建科普交流合作平台,在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共通、科普活动共办、科普品牌共建、科普人才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12月10日,2024成渝双城科普行活动在成都启幕。活动中,重庆市科技局和成都市科技局联合打造的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正式上线。

据悉,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是首个通过信息化手段集中展示成渝两地科普基地信息的数字产品,在线上全面展示科普基地的展教内容、预约方式、活动信息,推动实现一站式科普服务。“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的推出,将进一步整合成渝地区科普资源,促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科普资源一图尽览。”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基地与学校签约仪式以及“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课程”“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导师”颁证仪式等,推动成渝科普合作再加速。

科普基地“牵手”中小学校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落地见效,现场,成渝两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普基地分别与重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中小学校签署合作协议,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介绍,本次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签约,是博物馆首次与重庆以外的学校建立馆校合作,一方面将利用博物馆现有的各类展览展陈资源,帮助科学精神进校园;另一方面将促进成渝两地中小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探索创新科普形式。“这种馆校合作的形式有助于整合科普资源及师资力量,使双方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高碧春说道。

谈及签约内容,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副主任、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馆长刘金涛透露,“本次我们与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签约,将以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契机,计划携手袁隆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把成都和重庆的活动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双城联动赋能科普。”

作为签约的学校之一,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收获颇丰。在校长卿知人看来,此次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签约意义重大,“构建起了成都与重庆之间科技场馆与学校顺畅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教育领域的深度交融。”谈及后续合作规划,卿知人透露,学校将与签约方紧密协同,诚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场馆的专家及知名科学家走进校园,开办科普讲座,着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探索能力,塑造科学家精神。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前往成渝地区各场馆开展参观、访学及游学活动,借助社会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成渝科普双“十佳”发布

近年来,成渝两地的科普基地在科普能力提升、科普活动策划开展等方面深耕细作,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工作,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先进典型。活动现场,对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课程、基(营)地和导师进行了授牌。其中,“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和课程包括川盐古道、科学启迪智慧·科创筑梦未来、我为熊猫摘竹子等;“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和导师包括成都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的付文博等。

现场,成都浩海立方海洋公园副总经理唐海江手捧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路线荣誉证书,十分激动。“获得这项荣誉,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让我们在推进科普工作上更有信心和干劲,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水平,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唐海江介绍,此次获奖的研学线路是为香港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科普研学线路,融合了成都特色景点和课程开发优势。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此次获评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该科普基地主任吴静特别谈道,基地在场馆构建上,按照“通-感-传-用”的主线,建设了未来通信馆、智慧感知馆、智慧通信馆等,让硬核科技可感知、可触摸、可理解,“通过在科普平台、科普团队、科普作品输出等领域持续发力,我们希望让科技有趣又有料,不断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吴静介绍,基地已经与成都体育学院共建了智慧医疗科普基地,“我们也希望能够与四川地区更多的科普基地展开合作,在人才共享、课程开发、研学路线规划等方面共同努力,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普之翼。”(黄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