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0 期 / 第7版:乡村振兴·农业科技
桃园蜗牛进入为害盛期,需注意防控

近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桃园中蜗牛危害呈加重趋势,对桃树的叶片、枝干和果实造成损害。其携带的病菌也易引发次生病害,果农需注意防控。

危害症状

1.直接取食危害:蜗牛以齿舌舔食桃树组织,在果面形成不规则凹陷或孔洞,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

2.伤口引发次生病害:蜗牛爬行取食后留下的伤口,为多种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途径,爬行后所留白色黏液痕迹遇适宜条件可能诱发腐烂病。

3.携带传播病原菌:蜗牛体表及消化系统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在取食过程中将这些病原传播到健康组织上,加重桃园病害程度。此间接危害往往被果农忽视,但其造成的损失可能比直接取食更为严重。

发生规律

蜗牛喜阴暗潮湿环境,白天多在叶背、土缝等较潮湿处栖息,害怕阳光直射,最适合温度23℃~30℃,当低于15℃或高于33℃时会休眠,低于5℃或高于40℃时死亡。繁殖力强,一次产卵100~400枚。抗逆性强,遇不适环境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寿命一般2~5年。

蜗牛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在4~6月,第二次在8~9月。昼伏夜出,多在18:00以后开始取食。

防控措施

1.农业措施

清园除草:及时清除园内及周边杂草、落叶、残枝、石块等杂物,破坏蜗牛隐蔽场所和产卵环境。需注意及时运出集中堆沤,避免成为新的栖息地。

中耕松土:生长季节勤中耕松土可杀灭地表下虫卵。蜗牛发生严重地块,可在冬春季和秋季翻耕土地时留一小块杂草地,放置西瓜皮等诱集物引诱蜗牛,然后集中消灭。

树体修剪:剪除距地面40厘米以内的下垂枝,避免枝条接触地面为蜗牛提供上树通道。保持合理树冠密度,降低园内湿度,及时疏除过密枝条。

排水降湿:避免果园积水,做好排水,特别是在雨季和低洼地块。采用高垄栽培方式,提高种植畦高度,可有效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蜗牛发生概率。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此类肥料易吸引蜗牛且可能携带蜗牛卵。

生态调控:可在果园周边种植薄荷、迷迭香等植物形成生态屏障。减少人为造成的潮湿死角,避免间作蜗牛喜食作物,如某些叶菜类蔬菜。

2.物理措施

物理阻隔:阻止蜗牛上树是防治的关键环节。在树干基部缠绕宽20~30厘米的塑料薄膜,下端扎紧,上端翻折下来形成倒漏斗状,阻断蜗牛上树。也可使用蜗牛专用阻隔器,每树一个,效果持久。

在塑料薄膜上涂抹凡士林或黄油,增加滑度,使蜗牛无法攀爬。

羧甲基纤维素涂干:水溶胀成浆糊,加少量蓝矾液,涂刷树干一周,防止蜗牛上树。

3.化学措施

撒生石灰或草木灰:一般在16:00点以后,可在每株树周围撒一圈,蜗牛晚间取食时碰到会失水死亡。雨后重新撒施。

毒饵诱杀:一般在16:00点以后,撒施6%聚醛·甲萘威毒饵(外观为圆柱形颗粒,蜗牛吸食或接触后,消化系统迅速被破坏,导致大量脱水,在短时间内死亡),650克~700克/亩,可条施或点施。点施间距以40~50厘米为宜。如预计1小时内有雨勿施。

地面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或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拌土)围树撒施,距主干20~30厘米处,或将药物撒在蜗牛活动最集中处,也可全园撒施,选择傍晚或清晨撒施,施药后避免在田间践踏。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遇水不易溶化,因此效期较长。当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35℃时蜗牛活动能力降低,避免此时施药。

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将四聚乙醛粉剂稀释到500~800倍,选择傍晚、有露水雾气的早晨或雨后初晴等时间段喷施,重点喷施距离地面比较近的根基部及叶背面,需全面喷匀。

20%甲维·四聚醛悬浮剂喷雾防治。100~180毫升/亩喷雾,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勿施药。每季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5天。

74%速灭·硫酸铜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本品属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具有触杀、内吸和保护作用,用于防治旱地蜗牛有较好的效果。内装两袋,每袋加水9.5千克~10.5千克,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大风天或预计3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注意本品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配制及使用的工具不能使用铁器。硫酸铜不易溶解,使用前应先配置成水溶液再稀释,即配即用,不能久放,以免沉淀失效。本品对农作物叶面易产生药害,使用时应注意喷洒均匀。

蓝矾溶液喷施。水500千克∶水玻璃4千克∶蓝矾0.5千克∶陈醋2千克,按顺序溶成液体,喷雾树冠。注意水干后不可重复喷雾,以防烧叶,间隔15天后可以重复。(郝建博 王召元 马爱红 刘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