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2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黄洋镇:以工代赈促发展,联农带农助增收

本报讯 近日,笔者来到广元市旺苍县黄洋镇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只见当地村民正挥锹铲土、砌筑沟渠,为建设家乡挥洒汗水。

据悉,该项目规划改建村组连接道路13公里,新建渠系3.6公里,建成后直接惠及黄洋镇太阳村及黄洋河社区等村社,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民心工程活力引擎

项目建设过程中,黄洋镇始终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原则,大胆探索由太阳村村委会作为项目业主,采用村民自建模式组织实施。这一做法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项目红利最大程度地留在当地、惠及村民。

截至11月,项目已累计组织70余名村民参与务工。根据进度测算,预计到年底,参与务工的村民人均可获得超1.2万元的劳务报酬。这对于许多以往需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村民而言,意义非凡。

除直接的劳务收入外,项目还创新设立了务工积分制,将参与技能培训、遵守安全规范、工作质量效率等多项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积分高的村民在未来项目的管护任务承接中享有优先权。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意识。目前,已有15名村民通过系统培训,熟练掌握了基础测量、规范砌筑等实用技能,从普通工成长为项目倚重的技术骨干,为乡村建设储备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

此外,项目本身也注重对本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工程所需的料场、施工点优先租赁当地村民的机械车辆。自今年9月底开工以来,已带动了1台本地挖掘机、4辆本地运输车持续参与作业,为这些车主带来了超3万元的额外收入,实现项目投资对本地经济的二次拉动。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开通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监督渠道。线上设立了监督电话,畅通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线下在村务公开栏和各村社的微信群里,劳务报酬发放明细、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项目进展等信息定期实时公示,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截至目前,黄洋镇已就该项目组织开展2次群众评议会,综合满意度达98%,真正做到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13公里村组道路提质改造后,将显著改善太阳村至黄洋河社区的交通条件,预计通行时间可缩短20%,农产品运输成本能降低约30%,为当地盛产的黄茶、山地西瓜等特色农副产品打通了对外销售的快车道。而新建的3.6公里灌溉渠系,如同滋润田地的血管,将有效保障1200余亩农田的灌溉,惠及300余户村民,预计每年可因此增产粮食10万公斤。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承载能力。据悉,已有2家企业看中当地的发展潜力,计划在道路和渠系建成后入驻发展,预计将直接带动超100名村民在园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有望增加2万元以上。

接下来,黄洋镇计划将此次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在2026年系统性推行基础设施+产业基地+技能培训的融合模式,力争每年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带动50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增收,让广大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黄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向飞表示,我们将继续用足用好以工代赈这一惠民政策,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群众脚下的便利路、田间的丰收渠、手中的致富技。我们坚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能真正出乡村发展的新活力,出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唐福升 刘垒 杜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