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宁夏科技馆插上信息化“翅膀” 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深刻变革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宁夏科技馆精心组织实施了“智慧场馆”信息化项目,打造全域科普新平台,扩大科普传播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提供精准科普服务,更好地服务基层,以科普资源信息化助力“双减”。

实施全域科普更创新

宁夏科技馆找准结合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全域科普相关任务和措施落实。将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从线下搬到线上,根据宁夏科技馆展品特色,运用“数字孪生”概念,打造数字化展项,同时植入游戏闯关模式,吸引青少年学习科学原理和知识,激发和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寓教于乐。

通过在线虚拟展馆的浏览、音视频的介绍,给公众更多有趣的互动体验,打破了时空限制,做到全天候展品和科普内容的展示,解决了疫情常态化少聚集的问题,做到全域覆盖。通过“智慧场馆”线上活动预约新平台,利用多个直播平台和小程序的直播功能,吸引更多公众“云参与”。还通过无线覆盖系统,针对场馆游客参观区域实现了无死角全覆盖,给“智慧场馆”的稳定运行打好了基础,同时也提升了观众使用网络的满意度。

助力“双减”更实效

宁夏科技馆在发挥科普资源优势、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配合学校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的同时,还注重做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个性发展的“加法”,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拓展思路,利用“智慧场馆”“抓取”功能,从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中国等主流科普网站采集优质科普资源,积极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浏览最新科技新知及创新动态,查阅、下载科普资源的平台,使更多青少年受益。同时,将近年来积淀的精品课程、科幻画、科学DV、科普剧、原创的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实验及科普秀等优质资源分类梳理呈现,服务学校、青少年科学课及课后延时段的内容需要;积极进行线下科学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以线上直播、线上预约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全网青少年科学教育服务,多措并举地为“双减”工作注入新动力,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服务基层更便捷

宁夏科技馆作为全区最大的综合性科普场馆,在科技馆体系建设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智慧场馆”开放端口,可以灵活进行配置门票生成规则,各市、县科技馆可依托宁夏科技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观众服务系统功能,包括参观预约、活动竞赛和信息发布等内容。

宁夏科技馆以打造“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和“蒲公英”科教育苗品牌为引领,联合全县(市、区)科协、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研学)基地,学会(协会、研究会)及科教机构等,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大力开发本地资源,精准开展“互联网+”科普,形成科普教育合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服务基层,常态化开展科教活动。

同时,“智慧场馆”还支持全区的科普志愿者申请、科普志愿者风采展示等功能,这些功能大大增强了科普信息化服务基层的能力。

优化内部管理更高效

宁夏科技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使内部管理更高效。

“智慧场馆”平台通过预约、入馆、事后追查功能为科技馆做好疫情防控“防火墙”,在观众服务系统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功能,可通过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快速查询中高风险地区观众来馆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溯源等工作,实现有序开放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展品报修系统实现了“报修—维修—验收—统计”管理全流程工作,极大提升了展厅展品维修的工作效率和观众参观体验感。会议室预约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电话通知、手动预约的形式,引入短信预约提醒通知功能,简化预约流程,提高使用效率,还支持年度会议预约情况的导出和统计,让会议室管理更加快速和便捷。

今后,宁夏科技馆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接长手臂,延伸触角,转变科普服务理念,创新科普服务方式,提升科普服务水平,构建信息化科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淀和供应优质科普资源、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意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党建+科普”“互联网+科普”等活动品牌,突出宁夏科技馆创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科普服务,助力全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宁夏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