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3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张其劭:书写“成电”历史重要一页的老者

2019年,张其劭(右二)在北京与部分弟子合影

人物名片:

张其劭,电子科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微波测量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级科技奖5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11项,编写3项国家标准。

 

教师节前夕,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成电”)举行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对109名教职工以及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等23个集体进行表彰。在表彰名单上,有两位备受关注的“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其中一位是今年86岁高龄的张其劭教授。他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微波测量等领域的科教工作,尤其是在微波测量等领域奠定了成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坚实基础,在成电的光辉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结缘成电:

师从苏联专家列别捷夫

1934131,张其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七七事变之后,一家被迫逃难,由无锡先后辗转至南京、长沙、广州、九龙、香港等地,最终落脚上海。

19459月,张其劭考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52年,张其劭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他大学期间的辅导员,正是当时无线电系的助教、后来成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的陈星弼院士。

1956年,张其劭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的师生一起来到初建的成电,继续深造读研。1021,研究超高频电子学的苏联专家列别捷夫来到成电。张其劭和关本康、叶幼璋、曾绍箕、查春江、耒尧丰6人成为了列别捷夫指导的第一届研究生。列别捷夫曾在回忆中赞许道:“他们(6位研究生)工作很积极,拥有很好的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需要加深和扩展。我怀着满意和尊敬的心情,回忆这些研究生们……我给他们每个人都布置了单独的超高频器件和装置的课题,目的是创建新的实验装置。”

张其劭读研只有两年时间,但在列别捷夫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收获。他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得到了超高频器件教研组主任王祖耆教授和无线电系副主任周清一教授的高度评价。

奠基领航:

夯实微波测试学科基础

1958年夏,张其劭留校工作,进入了当时的成电五系503教研组(即超高频教研组,又名微波教研组)1970年前,他主要从事通讯磁控管的研制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1971年开始,张其劭从事“注入式前向波放大管”的研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相关成果,达到了当时的国内先进水平,并于1981年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72年,他参加了第四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四机部”)标准化工作中有关电真空瓷的部分波段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的测试和建议工作,其总结报告在1974年被列为四机部指导性技术文件。

1979年以来,张其劭担任成电学术委员会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主任,对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综合改革和建设方案。

1984年初,学校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二个大学发展项目,张其劭受命利用该项目支持筹建微波测试中心。19847月,学校微波测试中心成立,张其劭为中心首任主任。随着人才培养成果的不断积累,微波测试中心在张其劭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明确和稳定科研方向的较强的学术梯队,并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测量技术和微波测试技术的科研基地。一直到199410月,在张其劭担任微波测试中心主任的十年里,中心获得国家级发明三等奖l项、四等奖2项;获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l项、三等奖1项;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3篇,出版译著2部。

立德树人:

“要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张其劭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思维的启发和人格的培养。传授知识时,他详略得当,对基础性的内容,会精解、详解、反复讲,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一步步让学生看得清楚明白,对于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内容,则少讲甚至不讲,只告诉学生需要看哪些书、哪些章节,为学生定向指路,“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

在张其劭看来,让学生“碰壁”,是促使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他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献,自己推导其中的公式。有的公式师兄师姐们已经推导过了,但他让低年级的学生重新推。有的学生推导不出来,就向师兄师姐求助,都被他严肃制止。他经常劝告学生:“师兄师姐只能指导你们,但不能替代你们进行思考!”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碰壁”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被“碰”得掉眼泪、哭鼻子。张其劭也会鼓励学生:“你现在碰到困难了,从我的经验来看,你不是应该哭,而是应该笑,因为遇到难题就意味着你找到了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一旦克服困难取得了突破,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发现问题,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机遇啊!”

学生做实验的数据,他会一条一条检查。遇到实验失败或异常,他就让学生寻找原因,或者和学生一起寻找原因。他要求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现都要系统掌握,许多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碰壁”和上下“求索”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将机、电、热综合考虑的学术思维。

在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时,他的方式更“绝”。没有试卷,也不出题。到底考什么?他让学生自己出题。有的老师对此很疑惑,觉得让学生自己出题,学生岂不是给自己出最简单的题目?但张其劭不怕简单,他说:“任何一个知识点,拓展开来就博大精深。学生出得题目太简单,好办,我帮他引申一下,难度就可以无限扩大!”

他说:“听课是一种学习,考试也是一种学习。考试不是老师出难题把学生考倒然后证明老师水平高;考试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初,学生毕业不太理解这种考核方式,但后来学生很喜欢,原因很简单:“能学到真本事!”

如今,张其劭培养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了高校、研究院所和高新行业企业的栋梁之才,其中,有国家级专家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及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1人、电子科大原副校长1人、GF卓青获得者1人、985高校教授7人。他们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终身学习:

“科学从来没有终点!”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很多科学家的“本性”,也是张其劭的真实写照。在他担任微波测试中心主任初期,他主要做的是微波测试工作,后来他才开始进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测试领域。他说:“我在50岁时才开始学半导体,但我觉得还不算晚!”这种永无止境的求知精神,张其劭保持至今。即便是退休以后,他还在坚持科研。在成电沙河校区物理学院大楼,穿过一楼长长的走廊,推开走廊尽头的门,就是他的实验室。

随着年事越高,虽不能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中,但他还是会每天上午去物理学院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或为前来请教的学子答疑解惑。他幽默地说,自己有一个大长处就是“忘性特好”,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也记不清了,现在帮学生解题都靠逻辑思维。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他也经常挂怀,常打电话给自己指导过的研究生,询问他们的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并尽己所能为学生出谋划策,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虽然他的学生身处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但与老师的学术联系一直紧密相连,浓浓的师生情谊也越加醇香。在他的身后,一代又一代成电学子正在沿着他开辟的学科方向奋勇前进。(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