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3日,由中国气象局、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赛。本届竞赛是针对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举办的第三次竞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5家代表队的105名选手将在历时3天的比赛中,通过综合业务理论、监测预警服务、装备技术保障、观测数据处理四个科目的考试,角逐个人全能奖、个人单项奖、优秀团体奖、单项团体奖和团体进步最快奖等奖项。
在装备技术保障科目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正在熟练地拼装着各种自动气象站的仪器。“他们正在组装的包括降水现象仪、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等,都是平时基层经常用到的设备,活动不仅要求在半个小时内把仪器拼装好,还要检测故障。在观测自动化的情况下,仪器是基础,只有仪器运行正常才能保障数据准确,测量仪器的一点小小的变故都可能让测出来的数据相差万里。有时候看似正常的仪器会出现各种障碍,这时就需要观测员快速查找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场一名裁判告诉记者。据了解,此次比赛前,裁判们都人为设置了故障来考查选手。
“感觉难度还是有点大,总体感觉还行,不过我们是行业选手,第一次参赛,一方面是通过比赛了解希望积累一些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弱项。”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选手夏丽告诉记者,除了考察装备技术保障、观测数据处理等科目外,考试还涉及到考察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在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和气象装备技术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业务能力。
“本次竞赛除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代表队外,还有4个气象行业代表队参加本届竞赛,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次选派精兵强将参加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代表队参赛选手选拔方式的创新,即由上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自行选拔改为参赛单位推荐和竞赛组委会抽取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更能反映参赛单位的真实业务技能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基层整体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本届竞赛命题范围更广,增加了卫星遥感应用、农业气象观测等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相关内容。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还在装备技术保障科目比赛期间为裁判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为争议问题的公正处理提供保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较之以往,本届竞赛还增设了“优秀组织奖”,将对竞赛组织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赛场上展现良好风貌的代表队予以表彰。
据了解,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气象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规则最严的职业技能大赛。自2007年以来,中国气象局、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已共同组织开展了12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包括4届观测技能竞赛,6届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和2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竞赛。本届竞赛在往届竞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备工作更加周密,组织方式更加细致,竞赛要求也更严格。除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代表队参赛外,还有4个气象行业代表队参加,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次参赛。(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