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0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长宁县生猪变“金猪”,拱出致富路

本报讯 清点登记、过磅称重、浇水降温……近期,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马鞍村规模生猪代养场的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几辆红色高围栏大卡车格外耀眼,大家正在对成功出栏的第一批生猪进行装车。

“我们猪场的猪喝的是山泉水,住的是高标准猪舍,呼吸的是群山密林间的新鲜空气,个个白白胖胖……”马鞍村支部委员会委员、代养公司负责人汤德鑫介绍说,生猪代养场远离生活区,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葱茏,是很好的天然隔离带,为生猪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

生猪代养场真的有这么好?为一探究竟,笔者走进马鞍村规模生猪代养场,只见全自动喂料系统、自动控温系统和粪污处理设施一应俱全,猪粪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实现封闭式养殖、闭环式管理、无菌化饲喂和智能化环控。“生态+科技”支撑,打造生态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标准生猪养殖场,从根本上提高了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此次首批生猪出栏4441头,体重在140至150公斤左右,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将增加收益15万元。”马鞍村党支部书记蒋治军表示,生猪代养风险小、利益大,发展前景也很不错。

据了解,2020年,马鞍村“两委”积极对上争取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引进宜宾东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企联建规模生猪养殖场。按照环保、效能、科学的原则,建成标准生猪养殖大棚4座,今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

“猪场就建在我们村里,我就近来这里工作,每月能有近5000元的劳动报酬。”饲养员徐基海驱赶着生猪上车,看着一身粉扑扑、个体均匀的肥猪,他笑着说,“把猪养好了,我的工资就有了保障;把猪养肥了,村集体经济有收入了,我们还能分红。”

受益的不止徐基海一人。蒋治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40余亩,年出栏生猪1万头,解决了40余人就业问题。村上也搭乘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与实施东风,依托政府惠民政策,因地制宜,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通过“村企联建”促农振兴、促农增收,生猪代养场已成为马鞍村村民致富的“聚宝盆”。接下来,马鞍村将继续以生猪养殖为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和保障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生猪变“金猪”,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拱”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这只是该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要求,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和保障更多村民“富”起来。(宋成均 曹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