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批种子认证进程再次开启。4月7日,在达州市大竹县水稻制种基地,经过严格纯度筛选的杂交稻父本材料已播下。今年,大竹县再次启动水稻种子认证工作,支持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为1000亩“宜香优2115”稻种申请种子认证。
“为进一步提升种子质量,今年我省继续积极推进种子认证工作,邛崃、梓潼、安州、东坡、大竹、泸县等6个制种大县(区)陆续启动相关工作。”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处长沈丽介绍,预计今年稻种认证规模将超万亩。
种子认证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的合格评定制度,是实现由“好品种”到“好种子”的有效途径,也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201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就明确了种子质量管理制度。
作为全国四大制种基地之一,我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提升种子质量,自2021年起便进行了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工作的相关探索。大竹县是首批 3 个试点县之一。大竹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谢婷介绍,2021年至2023年,大竹县严格按照四川省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开展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当时设定的种子认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1~2个百分点,大竹县连续三年的稻种质量指标都达标。”
2023年8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种子认证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还看不到直接效益,且需要承担一定的认证成本,但也必须要做,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增加筹码。”在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负责种子认证工作的林春亮说。
记者获悉,为引导种业企业参与种子认证,各地纷纷出台种子认证补贴政策。在政策红利和市场趋势下,四川种子认证正步入正轨。在泸州市泸县,500亩稻种申请种子认证;在邛崃,申请种子认证的企业达 6 家、制种面积近万亩……
不久前,四川将落地种子认证制度写进《2025年四川省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力争认证水稻、油菜制种面积1万亩以上。”无疑为四川种子认证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