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远久。
去年,阔别已久的李子柒回归大众视野,此次回归后她发布的第二个视频“森林衣帽间”受到了广泛关注。视频里,木质的架构、干草的软装、藤蔓的交织……处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新农村发展的有力见证。
与此同时,同出一脉的达州市宣汉县返乡青年成远久,也为新农村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田间乡道里不起眼的枯枝、枯草、干花干果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枝艺工艺品,用于软装装饰,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孵化出了乡村经济新的商机。
成远久(右)获第八届“创青春”达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生产加工区域。
枝艺工艺品。
创业·生产枝艺工艺品
2017年的春节,成远久回到家乡宣汉县。当他漫步在乡间小道,看到那些被村民当作废柴的树枝时,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这些树枝能不能变成钱,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
这个想法如同一颗种子,在成远久的心中生根发芽。随之,他四处调研,发现市场上对于原生态、环保的工艺品需求日益旺盛。于是,他立即决定放弃在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改造枯枝,生产原木风格的枝艺工艺品。
然而,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成远久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在他们看来,作为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高材生,放弃央企稳定的工作,回到农村摆弄那些“废柴”,无异于自毁前程。但成远久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创业之初,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成远久四处奔波。幸运的是,最终在宣汉县委的帮助下,获得了10万元无息贷款。
有了资金,接下来便是选址、建厂、招聘员工等一系列烦琐的工作,成远久都亲自上阵。不仅如此,从产品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售后,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懂设计,他就自学设计软件;不懂生产,他就请教当地的工匠;不懂电商,他就一点点摸索……在他的努力下,集枝艺工艺产品设计、生产、电商销售于一体的达州盈景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走进该公司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区域,只见里面堆放着30多吨枝艺原材料。这些形状不一、长短不同的树枝和枯草、干花干果,是在田地改造、果园整改等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据成远久介绍,这些原材料都是从附近村民处采购的,通过创意性地加工,比如去皮、烘干、裁剪、打磨、抛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后,制作成衣帽架、猫趴、花瓶等各种原木风格的枝艺工艺品。“剩下的树皮和锯末则加工成了营养土,尾料就做成了柴。我们把原材料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成远久说。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品类已经达到200余个,拥有产品专利10余项,线上店铺10余家,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
新建的工厂。
致富·带动村民增收
成远久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更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像创业之初他所想的那样,将树枝变成钱,帮助老百姓增收。
“没想到这个树丫丫还卖到大城市去了,我一年给他收树丫丫也能挣一万块钱。”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杉木村村民成绍全说。几年来,成远久先后与宣汉县6个乡镇30余个村的200余名村民达成原材料采购协议,帮助300余户村民每人年均增收8000余元,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
与此同时,成远久还积极鼓励返乡青年创业,并为他们提供创业帮助和技术指导。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10余名返乡青年创业成功,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动力。“以前我在成总身边当学徒,几年后,我自己也开始创业。现在主要是卖一些绿植、石头、木头工艺品,做成旅游产品,在巴山大峡谷景区等地销售。目前,一年大概能挣七八十万元。”返乡创业青年王仁松如是说。
对此,成远久颇有感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只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带着技术、信息和视野走入农村,才能真正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未来,成远久有着明确的规划。他正在宣汉柳池工业园区新建一座近1万平方米的工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他坦言,他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宣汉县打造成全国著名的“枝艺之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这种原生态、环保的工艺品。
可喜的是,新建的工厂即将落成,这距离他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也将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加富足的就业岗位和可观收入。
新年伊始,在成远久的带领下,达州盈景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而那些曾经被视为“废物”的枯枝败叶,也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它们不仅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更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亮点和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枝”!(黄梅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