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丁福鹏(左)。
8月的攀西大地,骄阳将鞍钢集团冶材公司钢铁厂区烤得滚烫。闷热的厂房里,有一人蹲在1号方坯中间包旁,神情专注,手指抚过耐火材料的修砌面,不放过每一个瑕疵……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徽在厂房灯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他就是鞍钢集团冶材公司耐材事业部经理丁福鹏,用12年光阴在耐材领域写下了“初心”与“担当”的答卷。
岗位淬火,铸就先锋底色
2013年盛夏,23岁的丁福鹏从兰州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背着行囊走进鞍钢集团冶材公司时,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耐火材料专业书。书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成了他12年扎根一线的“誓言”。
在攀钢钒炼铁厂、提钒炼钢厂代培的日子里,丁福鹏像块海绵疯狂吸收知识。高温炉台旁,师傅们操作机器,他就捧着笔记本紧跟其后,记下不同炉型的耐火材料损耗数据。“别人记范围值,他偏要抠具体数。”老技术员王师傅至今记得,为找到最佳烧结温度,丁福鹏连续半个月守在实验现场,把工艺手册上的范围细化成每隔10℃的试验数据,最终总结出精准的最优工艺参数。
在供销分公司跑业务时,丁福鹏把客户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记在心里,私下反复琢磨解决方案;在辅料分公司工作期间,他通过无数次试验实现生产废料高值化回收利用,年创效益约700万元;在采购岗位上,他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对着基础管理流程一遍遍梳理,摸索出更高效的采购模式……从青涩学子到业务骨干,丁福鹏用脚步丈量岗位价值,用较真诠释党员担当。
创新破壁,挺起党员脊梁
“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上去。”这是丁福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的行动指南。前年2月的一个寒夜,用户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宁静:“半钢罐罐帽与罐体结合部渗钢,已影响正常生产!”放下电话,丁福鹏抓起外套就往现场赶。经过连续攻坚,丁福鹏带领团队找到“病灶”,通过优化结合部连接方式与砌筑工艺,彻底解决了渗钢问题,为用户生产筑牢了安全防线。
面对产品质量提升的瓶颈,丁福鹏牢记“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初心,与公司创新运营部业务经理黄鹏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他带着团队泡在生产线,与设备厂商反复研讨,共同设计出适配生产线的“非标式”自动打码系统,今年6月,“2500吨压砖机钢包砖自动打码改造”项目成功落地。激光打码技术实现“一砖一码”精准追溯,混砖率降至零,生产效能与质量管控水平明显提升。
匠心传薪,铺就先锋之路
走上该公司耐材事业部经理岗位后,丁福鹏把党员的引领作用延伸到管理与传承的每一个细节。针对耐材产品质量偶发异常的问题,他带头梳理流程,牵头或参与制定《2500吨压砖机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细则》《耐材事业部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完善《不烧砖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等10余项制度,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考核有据可依。在他推动下,各总包项目实现安全、质量、环保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赢得各方一致好评。
更难得的是丁福鹏“授人以渔”的匠心。12年岗位经验被他浓缩成一本耐材生产实用操作“小手册”,分享给同事学习借鉴经验,字里行间都是“干货”。
从基层职员到耐材事业部经理,12年炉火淬炼,丁福鹏把党员的责任刻进了每一块耐火砖的生产里。当被问及“成功秘诀”,他指着墙上“党徽戴在胸前,责任扛在肩上”的标语笑道:“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时刻记得自己是名党员,得对得起胸前这枚徽章罢了。”(赵润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