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8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新冠”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

 李林涛 路顺 庄翔 吴建林

28日上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明确了新冠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

“国家卫健委宣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官方命名,中文简写为‘新冠肺炎’,英文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写为‘NCP’。”

结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中的描述,新冠病毒存在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消化道传播。是不是觉得这病毒能上天遁地、无所不能了?

气溶胶(Aerosol)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者液体微粒,直径在0.001100um的范围。“丁香园”平台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有个比喻很贴切,“好比走在路上能闻到烟味,但是身边明明没有人或者烟雾,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颗粒气溶胶。”

有研究表明,咳嗽容易产生大于1um的气溶胶,呼吸和说话更容易产生小于1um的气溶胶,而说话时每秒钟进入空气1um的颗粒约100个,咳嗽一次产生的颗粒超过600个,打喷嚏的话会产生4500100万个。针对上述描述,我们已经知道1um=1000nm,而这次新冠病毒的直径为60140nm,从理论上来说,病毒确实是有极大的可能性附着在气溶胶上。

我们来梳理一下主要的个人防控手段:

戴口罩,对抗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勤洗手,对抗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消化道传播、飞沫传播;

勤通风,对抗气溶胶传播;

少聚集,对抗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不聚餐,对抗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以上防控手段是否有效是建立在您是否能够正确的去做,比如,洗手不是打开清水糊弄两下;戴口罩不是把嘴捂住,鼻子露出来等等。另外,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都属于气溶胶传播。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疾病: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导致的感染性肺部疾病,而这个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气溶胶或者说空气传播,而结核分枝杆菌是个完整的细胞,在空气中的生存能力比病毒强太多了,不要忘了,病毒是寄生生命(先放下是否是生物的争议),病毒要在细胞里面才能存活,才能繁殖。而在微观的条件下,大量高密度含病毒的气溶胶接触到人体粘膜后才有被感染的可能。首先,大量高密度含病毒的气溶胶的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存在一个感染者;其次这个感染者和您同处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再其次,您在这个环境里面没有戴口罩,没有戴护目镜。这就是为什么同乘坐一个交通工具的人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的原因。

既然我们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那么很显然,在无法辨别对方是否是潜在感染者的前提下,最好不要与他们共处一室,尽可能的采用电话等远程方式沟通。

另外,在公告场合间隔多远有效?2米,因为在微观世界里面,2米是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了。(通常情况下,极少数特殊情况下可能有数百米远的传播距离)。

美国疾控中心对“低风险”和“无风险”进行的描述,我们来了解一下。“低风险”:对实验室确诊的感染者同处相同的环境但是没有密切接触,在飞机舱等场所间隔2米以上可以认为是“低风险”;“无风险”:在实验室确诊的感染者行走或者在同一空间短暂停留可以认为是“无风险”。

虽然对低风险和无风险,我们不用过于紧张和害怕,但是还是要提高警惕,不要忘了还有其他传播方式。回到最开始提及的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其中勤洗手完美对抗4种传播途径,所以,一定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