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3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东坡区村民自办村史馆

本报讯 “馆里展出的村史内容,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让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让更多人来村史馆接受教育,看变化、感党恩、跟党走,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英勇社区的“社区村史馆”,只见一件件农耕老物件排列整齐,墙面上一张张旧貌新颜对比图引人注目。现场,在村史馆参观的80岁老人张绍华与老伴何淑玉发出感慨,直呼“变化太大了!”。

据尚义镇英勇社区党委书记罗朝建介绍,英勇社区由原英勇村与天伦村合并而成,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等传统作物为主。全社区共有耕地3800亩,土地流转率达100%,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是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川菜博览园项目、经开新区医药产业项目、岷江现代农业园区观光路项目等多个项目建设启动,带来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3776个农民失去了土地,久而久之,乡村文化逐渐变成了人们淡忘的记忆。

回往过去,留住乡愁。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英勇社区从当地的农耕文明基础出发,依托辖区曾经兴旺的顺河场古街遗迹等深厚的农耕文明底蕴优势,着力挖掘整合本土农耕文化,把打造“社区村史馆”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载体,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首选大事来抓。村史馆突出“对比发展感党恩,回望历史记乡愁”主题,以年代时间节点为线索,以村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宗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农耕用具、展望未来发展等内容为切入点,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完整展示社区历史变迁的崭新变化,让群众留住乡愁记忆,吸取前进精神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村史馆建设自今年4月初开始启动,罗朝建带领6名班子成员通过集中走访辖区老村民、老党员、老干部,了解村史变革历程,到区档案馆查阅社区历史资料,多处考证农耕历史文化实物,找齐村史简介资料。同时,积极动员农户捐赠过去灌溉耕田用的水车、犁耙、水碾、蓑衣、锯子、旧古董等老旧实物100余件。为了使“社区村史馆”内容更加充实,英勇社区还通过实物陈列、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影音媒体的形式,来展示村落历史变迁、革命英雄人物、村风民俗、乡贤名人、农耕文化、人文地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六个多月的打造,村史馆在10月底建成开馆,对社区内外群众免费开放,旨在让广大群众在接受村史教育中记住乡愁,从而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英勇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打造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我们还将立足社区地处城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人气兴旺的优势条件,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村史馆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为社区居民就地创业、入园务工开辟新路,使之成为失地农民长效增收的主导产业,不断为城郊型经济发展振兴赋能提档。”谈及未来发展,罗朝建满怀期待。(陶广汉 刘矜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