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发展定位,大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统筹、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科学教育新格局,把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全区科学教育工作,奋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开创新时代科学教育新局面。
今年6月,该区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从“校园微科研”到“社会大课堂”,创新的种子正在青羊区萌芽。青羊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航空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构建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新生态。
政府高位推动
构建支撑科学教育“一张网”
在成都市,有这样一所学校,既有“名校基因”又有“航空基因”,它就是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该校不仅常有“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还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博士团队,为同学们开发了20门航空科技特色课程。
在打造这所“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的背后,是青羊区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成果。
近年来,青羊区先后印发《成都市青羊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融合发展特色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高位推进、多点发力,为全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融合发展特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青羊区教育局积极探索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与四川科技馆、四川博物院、青羊区科协、在蓉高校、科技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有效整合行政力量、专业机构与产业资源,为科学教育构建起立体化支持网络。联系在蓉高校谋划“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孵化计划”,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前走进大学,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联合区科协发布《成都市青羊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从课程、师资、活动、特色品牌等10个方面引领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举办覆盖全学段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联动四川科技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科学实践场景,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航空工业成飞公司的博士团队开发航空科技特色课程,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编程与数学建模课程,推动高校资源下沉基础教育。协同文旅部门开发“探秘金沙遗址”“少城文化体验”等科技研学路线,将科学教育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
在政府高位推动下,青羊区的科学教育提质升级已然进入“快车道”。
课堂变中求新
架起贯通科学教育“立交桥”
走进成都市实验小学与四川科技馆共建的“New·创”空间,这里已形成馆校常态化课程,通过“小小科学诠释者”“儿童研究院”等项目,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实现能力跃迁。在这里,科学教育实现了从场馆资源到创新动能的价值重构。
近年来,青羊区通过强基固本延续课堂教学高标准、变中求新开启课程教学新模式、夯基垒台促进教师队伍新发展等措施,架起一座贯通科学教育的“立交桥”。此外,该区在开足开齐开好各年段科学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探索开发满足不同学段的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创新型校本课程。各校“因校制宜”编制“项目设计十法八部”“自然智慧课程”等科学类校本课程约50项,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设“未来太空”“人工智能编程”“自然科学实验室”“昆虫探秘”等科技类课后延时课程。
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就有“‘皂’房子”这样一门创新型生活创客课程,颇受学生欢迎。课程以肥皂制作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为切入点,融入美学、数学、劳动等学科知识,让科学教学突出创新,融入生活。
叠垒高台,需夯实地基。发展科学教育,更需要建强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截至目前,青羊区校外兼职科学副校长已有61名,专业涉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桥梁工程等领域,实现了全区中小学“专家型”科学副校长100%全覆盖。与此同时,青羊区现有156名专职科学教师,其中区学科及以上名优教师91名,占比58.33%。不仅如此,通过全面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再培训,青羊区形成了“学科周活动”“课堂教学展评”“作业设计展评”等多板块科学教研主题活动。近一年全区科学类在研课题54项,科学类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107人次。
场景释放活力
深耕浸润科学教育“百花园”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萌芽”的关键期,建起一座科学教育的“百花园”至关重要。
在校外,青羊区结对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科技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等科普机构(单位)共36个,实现学校与科普机构结对全覆盖;在校内,青羊区建成了泡桐树小学昆虫博物馆、同辉(国际)学校蝴蝶生态博物馆、石室联合成飞学校航空馆、草堂小学微博物馆等一批校园博物馆,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独具特色的沉浸式学习场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践活动由“短期”变“常态”,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双向奔赴”。
开辟科学教育育人“新场域”的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活动也在青羊区铺陈开来。全区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内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评价。在连续多年举办覆盖全学段的区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全龄阅读在青羊”系列阅读活动科普专场外,青羊区每年每所学校还会至少组织1次“科普大篷车”巡展,通过互动展品和动手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此外,高水平竞赛更是助力科学教育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等活动启动仪式相继落地青羊,青羊学子广泛参与其中,在积极展示青羊科学教育成果的同时充分感受科技活动魅力。近三年,全区各中小学获各类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一等奖66人次,二、三等奖224人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如今,多方力量汇聚青羊区,为“小科学家”插上梦想之翼,助力孩子们翱翔未来。(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