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2 期 / 第1版:要闻
川渝联手发布100项农业科技成果
涵盖智能育种、绿色防控、数字农业等前沿领域

近日,2025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介会在泸州市合江县举行。会议发布了川渝农业科学院100项科技成果、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20项典型案例等,涵盖智能育种、绿色防控、数字农业等前沿领域。

2021年底,川渝两地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到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面对西南地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环境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共同挑战,此次发布的100项农业科技成果,以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和品种为主。

例如,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发的西南丘陵山地夏玉米冬油菜丰产高效生产模式。西南丘陵山地是全国玉米油菜优势产区,但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产业发展。该模式通过选育耐密、多抗、宜机新品种,研发夏玉米和冬油菜机械化关键模式,每公顷较传统模式周年节本增收3593元,新增粮油834.45千克。

川南、重庆也是全国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的宜机化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技术,实现中稻亩产700千克以上、再生稻亩产300千克以上的两季吨粮目标,已经在全国再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0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川渝两地134家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针对两地农业发展共同面对的山地复杂环境挑战,川渝两地农业科学院携手攻关了一批适应性强、效益突出的特色粮油、果蔬、茶叶及道地药材等新品种、新技术。其中包括动植物新品种330余个、新技术新装备110余项,助力川渝200余家农业主体增收致富。

截至2024年,成渝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755.7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48%。粮食播种面积达12656.77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734.53万吨,创历史新高。

(综合自《科技日报》《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