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6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年轻人,卒中并非与你无关!专家提示这样科学防治

20251029日是第20世界卒中日,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作为被称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疾病,卒中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其相关知识、掌握防控方法,已成为守护健康的必要举措。

什么是卒中?危害几何?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我们可将大脑比作身体的总指挥部,它通过复杂神经网络调控全身活动,而卒中正是大脑血管突然出事导致的。

卒中主要分为两类: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由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发;出血性卒中,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所致,包含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卒中都会造成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哪些人易患卒中?

以下人群属于卒中高发群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者;有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睡眠呼吸障碍及偏头痛病史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缺乏锻炼、饮食控制不佳及肥胖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年轻人卒中病例呈上升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缪中荣指出,这一现象主要与四个因素相关:

1.年轻人对体检重视不足,部分人因未体检漏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或已知患病却因担忧药物副作用未规范控制,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引发卒中;

2.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卒中风险;

3.心源性问题,如房颤、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产生血栓,血栓随血流上行堵塞脑血管,引发心源性脑卒中;

4.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动脉炎等全身性疾病,以及女性有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等情况,均会提升年轻人卒中发生率。

如何预防卒中?

卒中防控的核心在于预防为先,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日常生活行为管理

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将运动融入日常作息;

保持清淡饮食,遵循低盐少油、食物多样原则,践行膳食指南推荐;

摒弃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维持规律作息;

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关注气候变化,及时采取保暖、防暑等防护措施;

定期体检,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疾病患者专项管理

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高脂血症患者应针对性控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坚持按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需依据医生建议,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血糖;

心脏病(含心房颤动)患者,应积极管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卒中诱发概率。

怎样快速识别卒中?

缪中荣强调,多数脑卒中可防可治,尽早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卒中发生概率。临床推荐通过“120口诀“BEFAST口诀快速识别卒中症状,抢占黄金救治时间。

◎“120口诀(适用于典型症状)

“1”:观察面部是否对称,判断是否存在口眼歪斜症状,此为卒中早期重要信号;

“2”:检查肢体状况,查看一侧肢体是否出现无力、麻木表现;

“0”:关注语言功能,观察是否存在语言表达困难、词不达意或无法理解他人话语的情况。

◎“BEFAST口诀(覆盖更多非典型症状)

该口诀中,前五个字母分别对应一项卒中早期症状,最后一个字母强调急救时效性。

BBalance):平衡能力异常,表现为突发行走困难、头晕;

EEyes):视力问题,出现突然的视力模糊或视力丧失;

FFace):面部不对称,伴随口眼歪斜;

AArms):手臂功能异常,单侧手臂无力、麻木;

SSpeech):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

TTime):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立即拨打120999等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若自身或他人突然出现上述任一症状,需高度警惕卒中可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具备卒中救治条件的卒中中心或专科医院。

卒中发作如何急救?

大脑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研究显示,卒中发生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急性脑卒中发作后,救治及时性直接影响大脑损伤程度与康复概率——救治越早,大脑损伤越小,康复希望越大。

当发现疑似卒中症状时,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急救救护车可提供专业院前急救服务,并将患者精准转运至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临床数据显示,约2/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部分患者因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问题。

康复治疗通过功能训练、任务训练与目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神经重塑,可最大限度减少卒中后遗症,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对于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障碍问题,可通过脑卒中全周期康复干预实现有效改善。

(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中国卒中学会、四川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