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岳鹏,成都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承担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教学工作。
2001年,岳鹏在长春工业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英语专业的他,如果就此一路下去,他未来的生活无疑将充盈着字母、词句。可是,“意外”悄然发生了。
良师引路 结缘思政
大一的思政课老师李艳改变了岳鹏对未来专业方向的选择。“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本身就对政治很感兴趣。在学习李艳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萌发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他回忆:李艳老师理论功底扎实,语言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好。每次上李老师的课,岳鹏总是坐在教室的前排,认真听讲、做笔记、踊跃回答问题,有时还会与老师探讨一些哲学问题。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岳鹏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了解。
循着兴趣的导引,岳鹏在考研和考博这两个人生重要节点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政治类专业,他将自己融入学科,去深刻地体会课堂的魅力,在思政教育这条路上始终走得踏实、走得认真。“我从学校到学校,已经习惯校园生活了。”从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到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再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鹏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他本、硕、博的学习。
潜心教研 静待花开
2011年,博士毕业的岳鹏选择留在成都,成为成都大学的一名思政教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岳鹏自然经历着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我试着从认识自己出发,主动地调整自己。”每堂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引经据典,课后做意见征询,他慢慢走向成熟的阶梯。
从2011年到2021年,匆匆十年,倏忽而过。期间,岳鹏从一名教师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在这十年里,岳鹏也曾有过离开教师行业到地方工作的机会,但是他选择继续坚守。岳鹏说:“作为教师,我一直都是享受,它给了我快乐与幸福。”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涂利老师在提到岳鹏时说道:“岳鹏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成长,而且还时常在教学方式上给予新进教师指点,这样的一位老师获得‘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是实至名归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身份变化了,意味着责任也更重了。他积极推进学院科研工作,为营造好的研究氛围和提升科研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岳鹏和同事们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材使用、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持续钻研。在此基础上,由岳鹏主要参与撰写和完成的《双主体视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教改成果荣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由他领衔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也即将出版发行。
良师益友 一路前行
在成都学习工作16年,岳鹏仍带着偏重的东北口音,脸上总带着淡淡的笑意,十分亲切随和。
他关注的不仅是学术研究与学生学业,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他注重文本的规范性,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写文章;对上课时间的把握十分精准,“许诺两个小时,就绝对不会超一分钟”。在学生眼中,岳鹏是亦师亦友的存在,除了探讨专业知识,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也愿意与他交流。
熊雅倩是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一时参加了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时岳鹏正是社团的指导老师。招新时,岳鹏去看望社团的学生,看到学生们很辛苦,又累又饿,就带学生到超市买了不少零食。“他说正好赶上今天发工资了,大家可别为我节约哈”,熊雅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当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不太好意思,结果岳老师直接上手,把货架上的零食一把一把地抓进了兜里,结果买了两大兜。”
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这一荣誉称号是对岳鹏多年工作的认可。但对于这一荣誉,他却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获得这一称号对我来讲既是一份殊荣,同时更多的是一份鼓励和鞭策。”
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桌书本,无数的资料,十年的岁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思政教师初心,努力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十年思政工作带给岳鹏的不仅是学识上的沉淀,更是精神上的丰盈。“选择思政教育这条路,要行得深、踏得实,循着光照的地方,坚定不移地前行。”。(陶志叶 旻旻 沈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