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7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通滩镇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本报讯 10元一盒的香烟,10元1斤的高粱酒,150元一桌的饭菜……这是近日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陵园村一酒企业主为儿子举办的一场“寒碜”的婚宴。大好的“显摆”机会,为啥没用?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村里红白理事会定的婚宴标准,再有钱也不能破“规矩”。

“原来为了面子,办个喜忧事大鱼大肉一摆就是几十桌,既费钱又费力。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帮助村民料理,丧事几碗菜、喜事定标准,既省钱又省力,大家也不用撑面子了。”陵园村党支部书记廖明亮介绍道。

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自去年6月以来,通滩镇以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平台,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宣传、引领、带头、监督作用,引导各村(社)采取“兼任+推选”的方式建立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目前,通滩镇20个村(社)都成立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确定1~2名监督员,协助操办村民的婚丧嫁娶事宜。红白理事会的建立有效加强了信息沟通,推动全镇移风易俗工作顺利进行。

据陵园村老支书隆兴明介绍,前些年,村民们“赶人情”的负担很重,当时一个月收入也就两千元,几乎每月都要“赶人情”,少则数百,多则上千。升学、满月、生日等宴席应接不暇,一年要花费至少一两万元在人情支出上。现在,村里的“人情宴”越来越少,大大减轻了村民家庭负担。

在通滩镇党委书记阳钢看来,乡村好不好,不光要看村民口袋鼓不鼓,还要看村民的精神面貌。“鼓励消费不等于浪费,创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刹住‘人情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村民的心声。”

自通滩镇村村都建立红白理事会后,简办宴席也写入了村规民约,有制度和章程可依,倡导村民破陋习、树新风。按照村规民约,村民有四类宴席应从简办,其他宴席不得办理。如老人去世、嫁娶、80岁以上老人祝寿可办理。另外,所有宴席要在村红白理事会提前报备,不得超过20桌。除此之外,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自己不办宴席,也谢绝村里的宴席邀请。

截至今年8月,通滩镇20个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协助群众办理红白事600余起,劝停农村坝坝宴31起,节省资金120万余元,文明婚丧嫁娶的新风尚在通滩镇乡村悄然传播开来。(陈显凤 陈茂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