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7 期 / 第8版:农村创新创业
罗智婉:让“梓潼年画”重焕光彩


罗智婉创作梓潼年画

罗智婉展示梓潼年画文创产品

悠悠潼江水,巍巍曲山。已有2300年历史的绵阳市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蜀道翠云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南宋时期,梓潼年画兴起,后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又因梓潼年画主要以表现文昌神话故事、文昌民俗传统为题材进行创作,在全国独一无二、独树一帜,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民俗的精粹。

但随着时代变迁,梓潼年画逐渐成为大家的记忆。近年来,在梓潼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梓潼年画开始复苏。以罗智婉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用勤劳和智慧守护着这块艺术瑰宝。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传承人。

在继承中开拓思路

罗智婉出生于梓潼县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她,师从蔡竹虚学习书法和篆刻。1989年,在梓潼县文化馆就职后,罗智婉开始关注梓潼年画,了解梓潼年画的历史脉络和创作技巧,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城乡,收集民间遗存的梓潼年画木雕图,用手机拍摄下来后,再以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让曾经消失的梓潼年画重回大众视野。

在罗智婉的工作室里,一张条形工作台上,是刚刚完成的一幅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年画作品——《天官赐福》。两侧墙面上,挂着罗智婉最近创作的年画作品,也有部分新近从民间收集的年画素材线描稿。

“每一幅作品的素材都来自民间,都能找到原始的出处。”罗智婉如是说。在梓潼年画创作中,罗智婉尊重传统,用笔简约,工艺精细,线条流美稳健、工丽古朴,具有其它地方或其它类型年画不可替代的风格及主题特征,让人看到了悠久的文昌文化、梓潼历史。更值得称道的是,她创作的所有梓潼年画作品中的印章和书法都出自己之手。对印章形制、书法字体大小都力求与画面相统一,改变了传统年画的单一构成。她用拳拳匠心,让艺术的传承与时代结合,在继承中开拓思路,求新、求变、求发展,达到书、画、印三者的统一。

在她创作的作品中,《文昌加冠》《文昌晋禄》《文昌赐禄》《文昌赐寿》等已成为梓潼年画的代表作品,先后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华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等大型展会中亮相,传承和发扬着传统文化。

让艺术回归传统

传统木刻雕版拓印是梓潼年画最传统的技艺。罗智婉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将梓潼年画的绘制技艺带回传统。

由于历史原因,梓潼年画的木刻雕版被毁,罗智婉最初的年画创作,都是以手绘为主。虽然手绘的年画多了份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却少了民间传统艺术的内涵。作为梓潼年画的传承人,罗智婉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梓潼年画的创作回归传统。

经过多年摸索和请教国内年画名家,2017年起,罗智婉开始尝试梓潼年画木板雕刻拓印。雕版的材质是四川地区的梨木,这种板材的木纹细腻、硬度高、保存时间长,将梨木切割成板后阴干,才能进行母板雕刻。

雕刻前,先要在宣纸上绘出年画的底稿图,进行反复修改后再定稿。之后在木板上将绘制的线描稿进行雕刻,并进行细节的修整与打磨。

雕刻完成后,再采用中国传统的拓印技巧,进行着色拓印。截至目前,罗智婉已经创作完成了20余幅梓潼年画木刻雕版,让传统的梓潼年画得到了广泛传播。

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而文昌文化又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019年元旦,梓潼年画正式落户七曲山大庙景区,以固定店铺的形式,向游客宣传、展示梓潼年画。

在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中,陈列了罗智婉多年来收集、整理后创作的年画作品,也进行创作技艺展示,并向游客提供互动体验服务。在罗智婉看来,梓潼年画落户七曲山大庙景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一次探索。“通过游客的带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梓潼的地方文化,认识梓潼年画。”罗智婉说道。

梓潼年画的传播更多地立足于校园培训。近年来,罗智婉在梓潼文昌二小、绵阳安昌路小学、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开设了年画教学培训课程,她尝试以烙铁画、粘贴等方式进行年画创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会从事年画创作,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一定要固守传统,也应该敢于创新,与现代生活融合。”2017年开始,罗智婉便尝试在服饰上绘制年画。此后,她又在毛巾、围巾等生活物品上进行年画创作,都取得了成功。此外,她还将年画作品与明信片、挂历、台历等融合。截至目前,罗智婉研发的梓潼年画文创作品已超过20余种,成为绵阳“非遗+”的融合发展典范,也让梓潼年画以更多的形式流传下来。(本报记者 陈兰)

>>>相关链接:

“梓潼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梓潼年画》一书中,对梓潼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梓潼地处金牛古道“陂去平来”之处,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来北往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在南宋时期,梓潼年画开始在梓潼发祥,随着文昌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梓潼年画进一步发展。

明洪武二年(1369),梓潼年画艺人杨伯达为躲避战乱,从梓潼远迁至山东潍坊,也将梓潼年画带了过去,创立了“杨家埠”年画。几百年间,“杨家埠”年画成为中国当代四大年画之一,作品遍及大半个中国,甚至走出国门。

由明至清,梓潼年画达到鼎盛,年画作坊随处可见,年画艺人众多。但随着胶版印刷的出现,传统手工制作的梓潼年画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