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8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暑期安全“九字原则”:看住了 管好了 用对了

暑期来临,儿童青少年溺水、跌落等意外风险显著增加。许多看似平常的日常活动,可能因监护疏忽或防护不到位引发悲剧。如何在孩子享受假期的同时,筑牢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防护,可概括为看住了,管好了,用对了九字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可有效降低意外发生概率。

溺水防护:筑牢生命线的三道防线

溺水,是暑期孩子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孩子们天性爱玩水,对水域的危险认识不足,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陷入危险。家长可从以下3个方面构建防护网

1.有效看护

保持一臂距离内的密切监护,明确指定责任人,避免多人看管时的责任真空。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重点防范有所不同:

◎14岁幼儿:防范家中水桶、浴缸等容器的溺水风险;

◎59岁儿童:警惕水渠、池塘等野外水域;

◎10岁以上青少年:强调开放水域风险。

2.辅助设备

配备实时定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当孩子进入危险水域时自动预警;

游泳时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救生衣,低龄儿童使用浮力臂圈(禁用充气玩具)。

此外,提醒孩子要远离水库泄洪区、暗流区及水草密集水域,禁止在泳池推搡打闹。同时,让孩子系统学习仰漂自救等基础技能,培养危险预判能力。

交通出行安全:系好隐形安全带

道路交通环境复杂,儿童青少年的道路安全保障可从行为规范与使用安全装备双管齐下。

1.教育儿童不在停车场、车辆周围玩耍,牢记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留、不在车边站原则。

2.过马路停、看、过三步法。

停:在安全位置暂停;

看:观察信号灯与车辆动态;

过:匀速行走并持续观察环境。

3.正确使用安全装备。

骑行自行车(年满12周岁)或电动车(年满16周岁)时佩戴3C认证头盔;

夜间出行穿反光衣物;

乘坐汽车需使用符合身高的安全座椅(置于后排,禁用副驾驶)。

跌落伤防护:构筑立体防护网

防止意外跌落,家长可从环境改造与培养安全意识双重入手:

1.居家环境

窗户、阳台安装合格防护栏,移除窗边可攀爬物品;

楼梯口加装安全门,地面防滑且保持干燥。

2.高危行为禁令

禁止攀爬屋顶、施工脚手架等设施,避免跑酷等未经训练的高风险活动。

3.安全意识培养

提升孩子安全意识,强调行走时不使用手机或耳机,养成观察环境的好习惯。

烫伤触电防护:细节决定居家安全

1.热源管理。

厨房安全:远离炉灶;热饮、汤锅等放置于孩子无法触及的稳固平面;锅具手柄朝内;避免怀抱儿童处理高温食物。

浴室安全:热水器温度调至≤45℃,洗澡前用手试温。

日常防护:使用防烫饮水机;移除桌布,防止桌上高温物品倾倒;高温电器断电后及时收纳;插座加装安全塞;教育年幼孩子不要触碰电源。

2.禁止孩子私自拆卸家里电器。

隐蔽伤害防护:预防胜于救治

1.误服风险

儿童易误服电子玩具中的纽扣电池,家长需定期检查玩具电池,并用胶带封固。此外,废弃电池要妥善处理,未使用电池存放于高处。

2.预防锐器伤

家中边角加装防撞条;针线、刀具等收纳至孩子无法触及处;禁止孩子持餐具跑动。

3.防范线绳缠绕

检查窗帘绳、玩具绳等长度,避免缠绕孩子颈部、手指等部位。

4.正确应对异物窒息

婴幼儿喂食时保持安静,避免食用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哭闹时暂停进食。

5.规避运动损伤

滑板车、轮滑等运动需穿戴护具,选择平整场地,运动前热身10分钟,禁止盲目尝试高难度动作,家长或教练需全程监督。

(综合自中国疾控中心、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