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9日,由中国公路学会和高德地图联合举办的2020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新基建新动能”主题论坛上,高德地图正式发布交通“评诊治”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一键生成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体检报告及优化建议,针对各类交通拥堵场景“因地制宜”。
本次推出的“评诊治”系统,是基于AI全方位分析拥堵区域的道路基础设施、交通运行健康状况和高峰时段拥堵规律后,“一键生成”具体治理建议并可应用到各类城市交通拥堵场景中的系统。
今后,在分析高架道路匝道出入口、常发拥堵路段和红绿灯路口等拥堵场景时,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场景给出具体的成因分析、优化方案和效果评价,为城市各类交通拥堵场景提供精细、科学的“评诊治”一体化解决方案。
交通把脉:
解决通勤出行痛点
作为居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场景之一,高峰时段的通勤效率是影响城市交通运行健康状况和居民出行舒适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交通“评诊治”系统扫描,可自动发现易拥堵的通勤路段和拥堵关键节点,结合对该路段公共交通的整体分析,可整体输出缓堵方案,包括通勤出行特征分析、拥堵节点红绿灯评价及优化建议、定制公交和微循环巴士开设方案等。
以杭州市滨江区为例,该区域内部通勤占比为26.8%,区域外至区域内通勤占比48.1%,说明该区域以商务和办公产业分布为主,区域内部通勤自足性相对较弱。
而将分析范围缩小,聚焦到“区域内通勤”做精细化“评诊治”,可发现滨江内部通勤的居住地主要分散在东西两侧,高峰时段通勤走廊(从祥云雅苑-英飞特大厦途径滨兴路)拥堵严重,早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达2.3,驾车通过3.8公里的路程需要22分钟。再从滨江区公共交通分布数据来看,地铁南向北分布密集,而通勤需求最高的东向西反而相对匮乏,地面公交线路设置与通勤需求廊道重合度相对较低,换乘不便捷。
如能通过公交线网优化和主要通勤走廊开通公交专用道的方式提升东西向公交服务能力,该区域道路拥堵程度有望下降20%至30%。
动态管控:
缓解匝道入口拥堵
高架道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是高峰出行的常见堵点,而本次上线的“评诊治”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此类场景的瓶颈点和诊断拥堵成因,给出包括匝道入口红绿灯配时优化、潮汐可变车道设置、车辆智慧调度方案等,进而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方案。
以杭州市中和高架为例,通过系统扫描后可快速锁定省人民医院、中河立交桥、庆春路出口为产生拥堵的三大瓶颈点,再结合车流量数据细化到堵点挖掘,发现西湖匝道入口和望仙桥入口车流量大且拥堵较为严重。进一步根据导航起终点数据对西湖匝道入口车流进行溯源分析,发现匝道进入的主车流起点主要分布在上城区小营街道,终点主要分布在详符街道。
如果采用智慧诱导方式,引导目的地为西湖大道入口的用户绕行至地面莫干山路,便能使到达目的地的区域车流量更加均衡,再通过动态调控红绿灯配时加快该路段车辆通行效率,预计该高架道路匝道拥堵程度可下降20%。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交通“评诊治”系统打破了以往对城市交通运行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与治理脱节无体系的困局,通过充分挖掘交通大数据价值,将多元数据融会贯通,创新性地应用于多个场景下的城市交通拥堵“评诊治”全流程,实现了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发现病灶、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效果评价”的一体化、自动化和闭环化,可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量化参考依据及建议优化措施,助力城市交管部门精准高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