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7 期 / 第7版:科普法制
实干写忠诚
——记泸州市纪委监委扫黑办综合组组长龚川永

近日,龚川永坐在电脑面前,对一个问题线索核查报告修改完毕后,舒展了几下身子,又点开另一个报告继续修改……这样“机械式”的工作,他日复一日坚持了近3年。

龚川永是泸州市纪委监委扫黑办综合组组长,在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指导、审核把关、案件查办等工作,坚持用担当书写着一份忠诚。

“扫黑度娘”3年阅读170余部“长篇小说”

龚川永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基层派出所、龙马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泸州市纪委招投标监督室、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工作,在多个岗位的锻炼中,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业务能手。

20182月,泸州市纪委监委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成立扫黑办,将龚川永选入其中。“既是组织的信任,也是自我的挑战。”接手扫黑办工作的龚川永说,审核把关全市涉黑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核查报告,是“打伞破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个报告中,大到线索的最终定性,小到一个词语的表述,容不得半点闪失,需要反复修改、推敲才能定稿。

2019年,一起案件被全国扫黑办列入复查案件之一,通过复查,全国扫黑办认为“这起案件的报告定性准确,与事实相符”。这是对龚川永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当时,该案件的举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的问题线索由古蔺县纪委监委办理,在初次审核把关报告时,龚川永发现该案件十分复杂,40余页的报告中相关细节表述不够具体、定性支撑也不强。“报告少则修改几次,多则修改数十次,只有严谨工作、力争缜密,才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审核中,龚川永一次、二次……多次修改,不分昼夜与该县纪委监委负责线索核查的同志研究报告,完善证据。

“对全市的案件情况、工作推进都了如指掌,就算是问到数据他也能准确无误一口答出,是名副其实的‘扫黑度娘’。”泸州市纪委监委委员舒涛对龚川永在业务上的“一口清”评价道。3年来,经龚川永审核把关的案件报告多达110余个,平均每个报告字数在8000字以上,加之每个报告需要反复审核修改20遍以上,审核修改报告的阅读量已达到1760万字,相当于3年看了170余部“长篇小说”。

工作不能“断链”下沉督导百余次

“问题线索指向清晰,反映的情况可能涉及到职务犯罪,具有很强的可查性,一个多月过去了案件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进度卡在了哪里?”201810月,在一间会议室里,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龚川永正与办案人员连夜分析着一件正处在“瓶颈”的案件。

“工作只能全盘推进,一旦滞后就会断链子。”龚川永说,这项工作不仅重在报告的审核把关,跟踪督导同样重要。那次,是市纪委监委扫黑办将反映某单位主要领导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线索移交给某县纪委监委办理,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龚川永在电话跟踪时发现该案进展缓慢。

随后,龚川永赶到该县开展督导。原来,办案人员对案件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等方面有一些争议,对被调查人员是否留置也拿不定主意。督导中,龚川永摸清了该案进展缓慢背后的原因,随即组织召开案情分析会,同时邀请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相关负责人共同分析案情,提出现有证据构罪概率大、成案可能性高的指导意见,给办案人员吃下了“定心丸”,也让该县纪委监委下定决心立即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几个月后,被调查对象被判处有期徒刑。

2018年,市纪委监委大力开展“旧案重筛”,从近5年的信访举报涉黑涉恶案件及部分已办案件中,筛查其后的“保护伞”和“关系网”,并对因履职不力,放任纵容黑恶势力、“村霸”等党委、政府及其党员干部实行责任倒查。此项工作中,市纪委监委扫黑办综合组虽然不是主导部门,但龚川永依然积极协调、加班加点,带领相关工作人员1个月内就完成了“旧案重筛”线索梳理转办任务。当年,全市涉黑涉恶案件立案数和“打伞破网”数均排名全省前列。

3年来,龚川永下沉到全市7个县区开展督导100余次,督导路途上万公里。“能亲身参与扫黑除恶工作,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难得的锻炼。”龚川永说,“扫黑除恶”工作压力虽大,但是责任更大,只要组织需要,自己一定在路上。(魏柯建 本报通讯员 刘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