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2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大渡口街道:文明新风吹起来 居民生活美起来

近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候选名单公示》,攀枝花市东区大渡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榜上有名。

今年以来,大渡口街道立足“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延伸到哪里”目标,紧密联系基层工作实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让文明新风在街道劲吹,助推居民生活多点开花。

用好“小阵地”,构建“大平台”

在南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室内,时常有一群爱好书法的居民聚在一起,探讨书法技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室配备齐全,我们经常来这里写字、画画,走路几分钟就能到。”家住南山攀钢家属区的王大爷说。

大渡口街道整合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工之家等阵地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挖掘辖区文化工作室、工会户外爱心驿站等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点,构建起“所—站—点”三级阵地体系,建设快捷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助力居民物质、精神共同富有。

讲好“小故事”,传播“大道理”

“我们成立了‘桑榆’宣讲团,常态化邀请先进典型分享其亲身经历,引导广大居民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斗力量。”光明社区副主任金洪礼说,自“桑榆”宣讲团成立以来,开展了“永葆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不停步”“攀枝花英雄·108将”“学党史跟党走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等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

为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到广大居民身边,大渡口街道及所辖各村(社区)还组建了由街道干部职工和各村(社区)书记、党支部书记组成的7支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邀请辖区党员群众、文艺爱好者、三线建设者、优秀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宣讲,通过“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的形式,激励广大居民赓续红色基因。

用好“微力量”,传递“大温暖”

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大渡口街道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建立起“实践所(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目前,该街道所辖村(社区)已建立起“8+N”志愿服务队,即街道配置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身服务、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服务、应急救援8支常备队伍,以及各村(社区)的“1+N”党员志愿服务队、七彩志愿服务队、五老志愿服务队等N支特色基层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光明社区、大渡口街社区先后获评全市最佳志愿服务社区,七彩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今年以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组织下,大渡口街道已开展爱心义剪义诊、家风家教、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环境整治、节日慰问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受益居民累计上万人次。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开展使“志愿红”在大渡口街道随处可见。

提供“多载体”,举办“好活动”

在大渡口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金秋红叶舞蹈队队员们正在排练。“通过社区的号召,我们这些爱唱歌跳舞的人组建起了队伍,每周都来实践站排练。”舞蹈队队长江仁玲说,实践站不仅提供了场地和设施设备,还经常邀请大家参与社区活动,为大家提供演出机会。

大渡口街道辖区现有老来乐舞蹈队、琴声乐队等12支群众自建文艺队伍,创作出原创快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人人创建文明城》、舞蹈《花好月圆》、歌曲《光明社区是我家》等优秀文艺作品。

今年以来,大渡口街道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健身等各类活动600余场次,结合各项重点工作开展集中宣传100场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微信群征集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需求,科学制定每月实践所(站)活动计划,努力做到居民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冉殊瑞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