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8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粮经+种养”双轮驱动 兴隆镇探索丘区乡村振兴“最优解”

近日,笔者走进资阳市安岳县兴隆镇种养循环示范园,晨光初绽,刚刚进行了挖掘、深翻的土地变得松软,工人们正抢抓农时进行薄荷种植。与此同时,对面山坡的工人也在为种植的黄精施下“开春第一肥”。

粮经复合开出“致富良方”

乡村振兴,不仅要算好“一地双收”的致富经,更要算好端稳粮食饭碗的安全账。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上涨,药农种植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兴隆镇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引进种植大户,在金龙村大力发展300余亩“薄荷+玉米”粮药间作与100余亩“黄精+黄桃”和“白芷+沃柑”林药间作模式。

“我们种植的薄荷、白芷、黄精等都是传统的中药材,生长周期适中,市场需求稳定,且种植风险相对较低,同时还与粮食、果林间作套种,有效提高了土地增收率,确实是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金龙村中草药种植大户李中奎介绍,去年金龙村薄荷产值达12万余元,玉米产量5万余千克,并带动300余人次群众务工,“粮经复合”开出了“致富良方”,实现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形成有效共振。

此外,兴隆镇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业主”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有效形成种养循环发展。依托金龙村“温氏”种猪场存栏种猪5000头,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网设施,将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转化为高效水肥,每年能够减少化肥使用约30%,推动水果增产7%以上、粮食增产1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业养殖尾水的环境污染和群众增收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协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粮经复合”与种养循环的产业模式,在促进土地增效、粮食增产、群众增收的同时,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金龙村村集体经济以资金入股“温氏”种猪场的形式,每年产生固定收益分红。同时,该村与农业种植大户紧密合作,协助抓好日常田间管理,并及时对接镇农服中心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培训。该产业模式正逐步发展成熟,预计每年中草药产值达50万余元、粮食增产5万余千克,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600余人次,生猪养殖与田间管理每年能协助村集体经济增收9.2万余元,村集体、企业、种植大户和群众多方获利,乡村振兴动力十足。

立足种养循环绿色经济与“粮经复合”一地双收新模式,逐步延伸“粮药间作”“林药间作”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兴隆镇的具体实践,正是安岳县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如今,从兴隆镇的种养循环示范园到全县46个镇(街道)的阡陌沃野,安岳县正以“土特产”为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科技赋能延长产业链条,让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同频共振,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和谐共生。(崔璇 易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