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 期 / 第1版:要闻
孙朝晖:打破大国垄断的“尖兵”



人物名片: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先后承担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973”课题,共取得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钒氮合金产品的成功开发和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6项。

 

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钒被称为“工业味精”,主要用于钢铁工业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造船、铁路、航空、桥梁、电子技术、国防工业等行业。

1980年开始,中国由一个钒的进口国,变成钒的出口大国,而中国钒工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随着1972年攀钢雾化提钒技术的投入使用,中国钒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这其中凝聚着许许多多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孙朝晖便是其中一员。

1984年,孙朝晖从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从事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自此,他便与钒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钒产业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

 

奋斗  在挫折中前行

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探明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59.1%,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位。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元素。“矿石中含有元素多是优势,但相伴而来的提取难度和所需技术也更高,加之世界上同类型的矿床少,开发利用也少,可借鉴的技术就更少。因此每一次技术提升都是我们的原创,都是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做出来的。”采访中,孙朝晖自豪地说。

我国在钒氮合金产品开发上起步较晚,关键在于钒氮合金产业化技术难度大。到20世纪90年代,也只有美国战略矿物公司下属的钒公司实现了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他们可以在价格上左右国际市场。

孙朝晖介绍,19984月,美国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产品。在攀钢的学术报告厅,国际著名微合金钢专家考琴斯基说:美国从1968年就开始进行研究,用了20多年时间才实现商业化生产。攀钢对这项新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当试探着希望引进该技术时,美方只撂下一句话:“技术转让和合资生产均不可能,你们只有采购产品,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

“美国人的高傲剌伤了大家的自尊心,但也激发我们下决心干出名堂来,让他们瞧瞧!”想起往事,孙朝晖心情难以平复。在这种刺激下,攀钢随即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课题组进行攻关。孙朝晖和课题组成员马不停蹄,跑遍全国,进行常压冶炼炉相关信息的调研,最终大胆提出了“采用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几经波折,课题组攻克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巩固了攀钢钒生产大企业的地位。

 

坚持  三十年只做一件事

30余年来,孙朝晖取得多项技术发明和成果,但在他看来,自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件事也还没做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孙朝晖说。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如今的领军人才,孙朝晖默默地坚持着。当攀钢钒氮合金产业化成功后,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与孙朝晖接洽。有企业高薪聘请他,但孙朝晖却没有动摇。“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在钒钛领域还有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事可以做。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觉得自己对科研还是很有兴趣。就像啃骨头,啃着啃着觉得挺有味道。另一方面,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坚持。你看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把事当事业做的?”孙朝晖如是说。他也常常鼓励身边的年轻人,“我们做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很枯燥的,也常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选择,如果没有耐心很难坚持下去。就像在沙漠里跋涉,没走过去很可能就被困死在那,而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走到绿洲。而那种从沙漠看见绿洲的欣喜又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也正是因为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孙朝晖先后负责或参与的课题和开发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申请了70余项专利,有56项已获授权,其中《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以及钒氮合金国家标准GB/T20567-2006制订与颁布,迅速在攀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了8000/年的生产能力,为攀钢创造了巨大的直接经济财富。同时钒氮合金的生产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优质高强钢筋发展、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提高我国钢筋产品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性,同时为淘汰落后产能,取缔中频炉非法生产“地条钢”的执法活动提供了基础。

 

尽责  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孙朝晖出生在江西,到攀枝花工作30余年,对于他来说,攀枝花早已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因而,作为政协委员,他心系攀枝花的发展。在他看来,钒钛资源的创新开发,关系到地区发展的前途与方向。“攀枝花矿床的钒钛含量在全国是最高的,作为第4代结构材料的主要代表,钒钛在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重大工程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个人一直认为钒钛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我们需要有紧迫感。”孙朝晖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孙朝晖先后针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型国企改革与发展、国家财税改革与转移支付、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出了20余条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的高度关注。其中,就“关于出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科技支撑配套政策的提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到攀西实地调研,为后来的每年一次省(四川)—部(国家发改委等)联系会议机制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就“关于加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财税支持力度的建议”等提案,国家在煤炭行业实行资源税按价计征试点,2016年已推广到全国整个矿山产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孙朝晖再次提出提案,建议将攀枝花红格南矿区的区划功能由“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调整为“国家规划矿区”。“开发红格南矿区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孙朝晖说,一方面它是攀枝花建设国家钒钛战略资源接续区,开发利用有助于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另一方面,利用其区位特点可辐射周边落后地区。“作为政协委员,肯定要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呼吁。”孙朝晖说。(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