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8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玉水村:让1亩稻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本报讯 “种完瓜菜种水稻,既鼓了钱袋又满了粮仓,现在我们农民的日子过得真不差。”610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玉水村菜农刘思明一边采摘丝瓜一边感慨道,再过几天,丝瓜下架后就要移栽晚稻了,每亩稻谷产量不低于中稻,并且早春大棚瓜菜已经让我早早收入了万余元。

不远处,已下架的黄瓜、四季豆田块,已提前移栽上了晚稻,一行行绿色的秧苗为田块披上了新的绿装,也种下了新的希望。

种完瓜菜种水稻的菜稻轮作种植模式,在玉水村已有20年历史。这些年,尽管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或进城安家,但玉水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全村稻菜轮作面积始终保持在1000亩以上。

据了解,玉水村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20年前,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玉水村党支部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地处镇郊的地理优势,巧借土地做加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土地复种率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开展优质水稻和早春甜玉米、豇豆、苦瓜、辣椒、番茄等多季节、多元化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探索出了--一年多熟的种植模式和产业格局,既保住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为推动菜稻轮作种植模式顺利实施,玉水村党支部成立了玉水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农综开发等项目,发动村民参与兴修水池沟渠、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土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解决早春蔬菜的销售运输难题。此外,该专合社还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建立100亩早春大棚蔬菜育苗中心,在满足专合社对早春统一种植蔬菜用苗种植需求的同时,还通过批发卖往周边集镇增加收入。

此外,玉水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通过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引导村民在当季统一种植23个不同品种的蔬菜。这一做法不仅降低了单一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还提高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水平。同时,该专合社还积极打开销路,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将蔬菜销售出去,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近年来,菜稻轮作种植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响应,不仅让稻田在水旱轮种中得到休养,还让产值增加了56倍。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黄春说道。

刘思明是最早加入玉水村农民种植专合社,实施菜稻轮作种植模式的村民。秋收后,他将自家4亩稻田里的水放干,翻整后第二年种了一季早春大棚黄瓜、海椒,通过--轮作,年年实现增产增收,如今年均亩收入超1万元。而一季晚稻的亩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与中稻的产量不分上下。

玉水村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行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后,不仅有效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提升了田地的有机质和肥力,还实现了种地养地的双重效益。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水稻和蔬菜的产量、质量均有所上涨,有力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菜稻轮作种植模式是否真的好?答案都在村民的笑容里,数据也最能说话白节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技术员焦德华说,这种菜稻轮作种植模式可谓一举多得,蔬菜收获后的菜叶和稻谷收获后的秸秆都继续留在地里,变身上等绿肥,让蔬菜和水稻的用肥量大大减少,且有效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和菜稻的产量及品质。通过这几年对玉水村的菜稻轮作种植模式监测,其田间病虫用药量减少20%左右,蔬菜增产1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粮食提质、土地增效,真正让1亩稻田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周超文 梁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