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实验室走向养老社区等人居生活场景,机器人正成为银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
近日,笔者一大早走进成都市温江区一家养老社区,里面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据该养老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小丽除了具有陪护、陪玩、陪伴等功能外,还可以提供安全监护服务,把老人的情况实时通知给家人,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
据了解,这款长者陪伴机器人由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源码”)联合生态企业研发,目前已在北京市、成都市多个养老场景中应用。
“小丽,小丽,我的长大衣放在哪里了?”“长大衣在第二个柜子里。”“11点30分了,何叔叔,吃药咯!”这是居住在上述养老社区的何先生与小丽的日常对话。“只要事先告诉小丽常用物品放在哪儿,等到需要找的时候,直接问小丽就行,有需要提醒的事情也是,特别方便。”作为使用者,何先生对小丽赞不绝口。
不同于其他应用场景的机器人,要打造出优质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关键在于充分且精准地了解老年人生活、情感、健康等全方位需求,“中科源码”正是如此。“中科源码”运营负责人李燕秋表示,小丽在研发之初根据产品定位进行了针对性外观及功能设计,在外形上比较可爱,让大家看到它就觉得很亲切;在功能上,它具有语音交互、娱乐等功能,能给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情感价值。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在功能使用上摒弃了繁琐的操作,基本是通过语音完成,老年人能轻松“上手”。“这款机器人可能乍一看与不少服务机器人有些类似,但其实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实验室里‘设想’的需求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不吻合,只有在反复的试用中,不断优化升级产品性能、功能及交互体验,才能让产品更懂老人。”
眼下,“中科源码”正紧锣密鼓地研发一款具身康养人形机器人,它将具备高度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可以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我们期待为康养行业注入科技的温度和创新的活力,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未来,期待我们的产品能够走进普通老年人的家中。”李燕秋说。
来自成都市民政局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有常住老年人400万余名,养老机构46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00余处。这足以说明当前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事实证明,科技支撑在这一机遇和挑战面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养老服务机器人可以弥补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期待更多的养老服务机器人走进养老机构。(黄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