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六届四次理事会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石大,为能源治理出谋划策、支招献计。与会专家聚焦能源安全,探讨能源保障问题,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年会设置了四场主题报告及院士专家圆桌对话,与会专家聚焦能源系统工程管理,探讨能源保障问题,推动系统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成就与机遇。他强调,“非常规油气的科技革命正在助推‘非常规油气工业革命’,目前正在形成‘常规+非常规’两大融合发展的油气工业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国务院参事石勇教授则分析了能源贸易安全对能源安全、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的流动以及全球的低碳转型和能源多样化起到的推动作用。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宪章教授则围绕“如何破解风光电力发展困境?”分析了“电氢协同”破解能源核心问题的路径。他说,“氢能以独特物资-能量二象性,实现能源系统从‘电力单核’向‘电氢双核’的基因级重构。当风光电穿过电解槽转化为氢原子,能量的时空属性被重新定义——春日的风可温暖寒冬的居所,沙漠的阳光能驱动沿海的工厂,波动的电子变为稳定的分子流。电氢协同,正重塑人类能源文明的底层逻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深入分析了能源安全与系统韧性。她认为,要构建实时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能源中断事件等级作出预测预警,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关注重点脆弱性部门,有效配置资源。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副所长张有生共同把脉能源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并探讨了能源保障与能源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深刻、视角独到,激发了与会学者对能源系统优化与保障机制的广泛关注。(王天崇)